部编九上语文文言文复习大梳理
《岳阳楼记》
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滕(______)淫雨(______)霏霏(______) 怒号(______) 隐曜(______)潜形(______)樯倾(______)岸芷(______)汀兰(______)潇湘 (______) 朝晖夕阴(______)谪守(______) 忧谗畏讥(______) 樯倾楫摧(______) 宠辱偕忘(______) 浩浩汤汤(______)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 波澜不惊 静影沉壁
B.忧谗畏讥 浩浩汤汤 虎啸猿啼
C.迁客骚人 锦鳞游泳 一碧万倾
D.增其旧制 皓月千里 宠辱携忘
3.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D.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若/夫/淫雨霏霏
C.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 然/则/何时而/乐耶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运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气势宏大、水面宽阔、天气多变的特点。
B.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一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连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写出了洞庭湖上阴雨连绵的凄楚景象。
C.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洞庭湖恬静幽美的秋天夜景。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古仁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的人生境界。
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 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 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7.下列诗句与本文作者表达的家国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文学常识填空。
1.范仲淹,字______,苏州吴县人,______(朝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______”,世称”______”,著有《______》。
2. “记”是古代的一种______,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等,故又称”杂记”。在表达方式上大多以______为主,兼有______、______成分。除了本课的这篇”记”之外,请再列举两篇:《______》《______》。
三.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百废具兴 具: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二)一词多义
1.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则 然则何时而乐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极 感极而悲者矣 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初极狭
5.或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6.空 浊浪排空 而或长烟一空
7.去 去国怀乡 委而去之
8.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或异二者之为
9.备 前人之述备矣 众妙毕备
10.薄 薄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薄
11.通 北通巫峡 初极狭,才通人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2.和 政通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三)词类活用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 后
2.百废具兴 废
(四)古今异义
微斯人 微 古义:( );今义:微小;轻微
气象万千 气象 古义:( );今义: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 古义:( );今义: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增其旧制 制 古义:( );今义:制度
至若春和景明 景 古义:( );今义:景物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古义:( );今义:品尝
四.出自本文的成语:
( )( )( )( )( )
五.对比阅读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选自范公偁《过庭录》)
【注】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景: 书:
2.翻译下列句子。
(1)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愤郁颇见辞色。
3.用原文来回答。
【甲】文中体现范仲淹政治态度的句子是:
【乙】文中表现范仲淹对滕子京态度的句子是:
4.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
《醉翁亭记》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环滁(chú) 林壑(hè) 琅琊(yá)
B.翼然(yì) 辄醉(zhé) 酿泉(niàng)
C.野蔌(shù) 伛偻(yǔlǚ) 觥筹(gōng)
D.颓然(tuí) 提携(xié) 喧哗(xuān)
2.下列词语中的”错”字与”觥筹交错”中的”错”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错愕良久 B.铸成大错 C.承蒙错爱 D.错落有致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欧阳修也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5. 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范文正公集》和《欧阳文忠公集》中的”文正””文忠”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的谥号,这两本书都是以作者死后的封号作书名。
B.《诗经》,也称”诗三百”,收录诗歌300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表现手法包括”风””雅””颂””赋””比””兴”。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C.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D.《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法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
二.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晚年又号________________。宋代________家。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一个”乐”字,围绕这一主线,作者先介绍了”亭之概况”,接着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最后抒写了”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描写”亭中宴”的过程中,描绘了四个场景图,依次是:滁人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梳理。
(1) 一词多义
1.而(虚词”而”的常见用法有: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递进;④表修饰;⑤表转折。)
日出而林霏开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泉香而酒洌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朝而往,暮而归
2.之
醉翁之意不在酒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佳木秀而繁阴
4.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5. 乐
山水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谓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二)词类活用
1. 名之者谁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 山行六七里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 )(2)醉翁之意不在酒( )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4)临溪而渔 ( )
(5)杂然而前陈者 ( ) (6)苍颜白发 ( )(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8)环滁皆山也 ( )(9)林壑尤美( )(10)行者休于树( )
(11)饮少辄醉( ) (12)颓然乎其间者( )( )
(1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14)树林阴翳( )(15)翼然临于泉上者( )
(16)觥筹交错( ) (17)四时之景不同( )(18)云归而岩穴暝( )
(19)至于负者歌于滁( ) (20)野芳发而幽香( )(21)弈者胜( )(22)晦明变化者( )(23)觥筹交错( )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野芳发而幽香。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9)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六.根据提示默写。
(1)美国发动贸易战,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借关税手段打压中国向高精尖制造业强国升级,这一意图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义同。
(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
地写出了琅那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春)__________,(夏)______________,(秋)____________________,(冬)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瞅之动,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宾欢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七.阅读理解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②其所如③,或立于陂田④,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放鹤亭记(节选)》
【注释】①扉:门。②纵:任凭。③如:到、往。④陂(bēi)田:水田。⑤傃:沿着。
1. 解释加点词语。
适当其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作亭者谁 念无与为乐者
B.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 忘路之远近
C. 迁于故居之东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 纵其所知 问其姓氏
3.翻译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4.甲乙两文写景的用意各是什么?
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点?请简要分析。
《湖心亭看雪》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崇祯(zhēn) 更(gèng)定 B. 毳衣(cuì) 一芥(jiè)
C. 沆砀(dàng) 长堤(dī) D. 喃喃(nán)毡子 (zhān)
二.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含义
1.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及下船 ( ) 有两人铺毡对坐(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余拏一小舟 ( )
更(gèng)有痴似相公者( ) 湖中人鸟声俱绝( ) 惟长堤一痕( )
2.一词多义。
(1)是日更定 是: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是:
(2)是日更定 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
(3)上下一白 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
(4)见余大喜 大: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大:
3.词类活用。
是金陵人,客此( )
三.将下列句中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四.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五.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以后,但张岱依然用”崇祯”纪年,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浅的笔端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之一二。
B.作者一个人选择”大雪三日””人鸟声俱寂””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个”独”字传达出作者的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C.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料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这意外之笔写出了作者的惊喜,三人畅饮可见彼此在对方身上感受到了共同的人生情趣。
D.舟子说作者”痴”,虽是俗人之见,却也评价了他与众不同的闲情雅致,也暗讽了作者孤高冷寂的品格。
六.填空
张岱,又名维城,字( ),又字石公,号( )、天孙,别号( ),晚号(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 )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等绝代文学名著,本文选自( )。明亡后不仕,他入山著书以终。
七. 拓展阅读训练
1.《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
2.阅读柳宗元的《江雪》,简要分析《湖心亭看雪》、《江雪》所表达的感情。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九上文言文练习题【答案】
<<岳阳楼记>>
1. (1). téng (2). yín (3). fēi (4). (5). háo (6). yào (7). qián (8). qiáng (9). Zhǐ (10)(tīng) 11.(xiāo)12.(huī)13.( zhé) 14.(chán)15.jí16. (xié)17. shāng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汤”不要读成”tāng”。”号”读音有两个,”怒号”的”号”读作”háo”。
2【答案】B
【详解】
考查对汉字字形的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壁”应为”璧”;C项,”倾”应为”顷”;D项,”携”应为”偕”。
3.【答案】B
【详解】
B项不是对偶句。”朝晖夕阴”是两个词组成的并列结构,而”气象万千”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两者不能对应。
4.A
解析:B若夫/淫雨霏霏;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然则/何时而乐耶
5.C
解析:C”描写了洞庭湖恬静幽美的秋天夜景”错误,应该是春天夜景,因为承首段”至若春和景明”,可推断”而或”句式描写春天景色。
6.A
解析:全文的中心句应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A
解析:B诗句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但并没有同情、关心老百姓的意思;C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无家国情怀;D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扔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但并没有同情、关心老百姓的意思。
二. 1. (1). (1)希文 (2). 北
宋 (3). 文正 (4). 范文正公 (5). 范文正公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2.(6). 文体 (7). 记叙 (8). 议论 (9). 抒情 (10). 《满井游记》 (11).《小石潭记》
解析: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
三.知识梳理
(1) 通假字
1. 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皆
2.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咐
(2) 一词多义
1. 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连词,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
2. 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动词,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动词,景象
3. 则
然则何时而乐耶 连词,那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就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副词,就
4. 极
感极而悲者矣 名词,极点
此乐何极 名词,尽头
南极潇湘 动词,至、到达
初极狭
5. 或
而或长烟一空 副词,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副词,也许、或许
6.空
浊浪排空 名词,天空
而或长烟一空 动词,消散
7.去
去国怀乡 动词,离开
委而去之 动词,逃离
8.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结构助词,的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代词,这件事
或异二者之为 (的)
9.备
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众妙毕备 具备
10.薄
薄暮冥冥 迫近
不宜妄自菲薄 看不起
11.通
北通巫峡 动词,通向
初极狭,才通人 动词,通过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形容词,顺利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动词,通晓
12.和
政通人和 形容词,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 形容词,和煦
(3) 词类活用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后 名词用作状语: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百废具兴 废 动词用作名词 荒废的事业
(4) 古今异义
1. 微斯人 微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轻微
2. 气象万千 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3. 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 古义:写文章;今义: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4. 增其旧制 制 古义:规模;今义:制度
5. 至若春和景明 景 古义:日光;今义:景物
6.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古义:曾经;今义:品尝
四.百废俱兴 政通人和 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浩浩汤汤
先忧后乐 气象万千 波澜不惊 春和景明 皓月千里
五.对比阅读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景:日光
书:书信
2.翻译下列句子。
(1)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3)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处在朝廷的高位上,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则替君主担忧。
(4)愤郁颇见辞色。 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言辞)中和脸上。
附译文:
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开始的庆阳帅被贬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同龄,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正在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所以文中写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于想好友了。
《醉翁亭记》【答案】
一.1.【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C项的注音有误,”蔌”应读”sù”。
2.D “觥筹交错”中”错”的意思是”错杂”。(A项”错”意为”仓促”; B 项”错”意为”错误”;C项”错爱”是谦词,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关心爱护;D项”错”意为”错杂”)。
3.D(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4.【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收录诗歌305篇.C、 殿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取后称进士,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叫探花。D、《格列佛游记》讲述的并非都是因海难而引起的故事。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5.【答案】B
【解析】
B项,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但全文却是以”乐”贯穿,体现出作者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故选B。
二1. (1). (1)欧阳修 (2). 永叔 (3). 醉翁 (4). 六一居士 (5). 文学 (6). (2)亭之美景 (7). 游亭之乐 (8). (3)太守宴 (9). 众宾欢 (10). 太守醉
【解析】
考查文学常识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1)亭之概况(环境、亭名由来),抒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2)亭之美景(自然美:朝暮图、四时景),”乐亦无穷”;(人情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太守醉)照应”乐亦无穷”。(3)游亭之乐(游人去,禽鸟乐;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主旨)。文章”亭中宴”的过程中,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
三.知识梳理
一词多义
1.而(虚词”而”的常见用法有: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递进;④表修饰;⑤表转折。)
日出而林霏开 连词,表承接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连词,表承接
泉香而酒洌 连词,表并列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连词,表递进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连词,表转折
朝而往,暮而归 连词,表修饰
2.之
醉翁之意不在酒 结构助词,的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代词,代”山水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形容词,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 形容词,茂盛
4.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动词,居高面下
临溪而渔 动词,靠近
5. 乐
山水之乐 乐趣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快乐
5.谓
太守自谓也 命名
太守谓谁 为,是
(2) 词类活用
5. 名之者谁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6.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7.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第一个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8. 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用作状语,在山上、向山上。沿山路
四、(1)其:代词,指滁州城 诸:各个(众) (2)意趣,情趣 (3)散 (4)捕鱼 (5)杂:纷繁杂乱 陈:摆开 (6)脸色 (7)(24)寄托 (8)环绕 (9)特别,尤其 (10)在 (11)就 (12)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乎:同”于”,在 (13)离开 (14)遮盖 (15)”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或答”像鸟展翅的样子” (16)酒杯(17)助词;译为”的” (18)聚拢 (19)背 (20)香花(花) (21)下棋 (22)暗 (23)交互错杂
五、(1)示例一: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示例二: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给分应扣住”峰回路转”;”翼然”;”者……,也……”三个要点) (2)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3)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4)远远望去,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5)野花开放,散发出阵阵清幽的香气。 (6)人们只知道随太守游玩快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7)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8)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 (9)像那(要说那)太阳出来后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后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是山中早晨和晚上(的景象)。
六.【答案】 (1). 醉翁之意不在酒 (2). 在乎山水之间也 (3). 日出而林霏开 (4). 云归而岩穴暝 (5). 野芳发而幽香 (6). 佳木秀而繁阴 (7). 风霜高洁 (8). 水落而石出者
(9). 树林阴翳 (10). 鸣声上下 (11). 觥筹交错 (12). 起坐而喧哗者 (13). 苍颜白发 (14). 颓然乎其间者
【解析】
【详解】
背诵默写及理解性默写。不仅要背诵所学的古诗文,还要对课内的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知晓诗句的内容、情感以及诗歌的主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理解能力,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不要出现多字、少字和错别字的情况。本题要注意”霏、穴暝、阴翳、觥筹、喧哗、颓”等字的写法。
七.阅读理解
2. 解释加点词语。
适当其缺 恰好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E. 作亭者谁 念无与为乐者
F.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 忘路之远近
G. 迁于故居之东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H. 纵其所知 问其姓氏
解析:A…….的人;B结构助词,的;C介词,到;D代词,它们/代词,他们的。
4. 翻译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登到高处望去,发现一处奇特的地方,就在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
5. 甲乙两文写景的用意各是什么?
甲文描写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为下文写滁人游和太守宴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能更好地表现”与民同乐”的主旨;乙文借云龙山人张君觅得佳境,闲放两鹤的描写来歌颂飘逸者的乐趣,寄寓自己政治失意时向往清远闲放的情怀。
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点?请简要分析。
甲文写景、叙事、抒情紧密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字为主线贯穿全篇。乙文用先直叙后描写的方法,先交待了山人迁居和建亭的缘由,接着用一组节奏明快,语势刚劲的排比句来描述这里的景色,然后又由鹤自然写到亭的命名。
翻译: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湖心亭看雪》
一.A
二1.罢了 哪能 等到 面对,向着 竭力,尽力 撑(船) 痴迷 消失 痕迹
2.一词多义
(1)是日更定 是:这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是:判断动词,是
(2)是日更定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还
(3)上下一白 白: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4)见余大喜 大: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大:与”小”相对
3.词类活用
是金陵人,客此( 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三.将下列句中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四.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五.D (没有”暗讽“的意思。)
六.填空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等绝代文学名著,本文选自《陶庵梦忆》。明亡后不仕,他入山著书以终。
七. 拓展阅读训练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