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亭燕张昪赏析(离亭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张昪 〔宋代〕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红日无言西下。

张昪 (992–1077),字杲卿,韩城(今陕西省韩城县)人。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历知绛、邓、庆、秦、青等州。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使,以太子太师致仕。退居故乡阳翟。熙宁十年(1077)卒,谥康节,是北宋仁宗、英宗朝名臣。

《离亭燕》,一作《离亭宴》。调名取自张先词“随处是离亭别宴”。双调,七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诗人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登楼远眺,俯瞰长江,遥望群山,诗情激发,于是在开篇发调即挥洒词翰,写出了:

离亭燕张昪赏析(离亭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带江山如画。

 

这一笔,情思清绝,气韵饱满。“一带”二字,豁然拉开画面,再以“江山如画”四字,总括出建康附近长江一带的山川胜境,抒发出无限赞叹之情。接下去,续写一笔:

风物向秋潇酒。

这一句,是对“江山如画”的补充,也是总括之笔,但重点不同。这里是讲“风物”,既包括江山,又不限于江山,指一切风光景物,场景更大更多。“秋”字则点明节序,以此带出“潇洒”二字。

这两字,极为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景物所特有的爽朗清丽。上句的“如画”,侧重于写色彩美,而“潇洒”则侧重于写风姿美。两者相辅相成,把秋天的江山风物描摹得更富于诗意美。说明诗人在写景上功力深厚,确有独到之处。

有了总的景观,就要有具体景物。所以三至六句相应地写出分景镜头。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这两句是从远处着眼,写江水溶接青天,浑然一色,看不出断接处。雨过天晴的清丽之色与江水的清冷之光,相互映射。句中的“浸”字,写的是虚景,但又悬实感,虚中有实,形象而又熨贴。正因为江天浸连涵容,所以才有毫无阙断之感。

离亭燕张昪赏析(离亭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而诗人不平板直说“无断处”,而用探索语气说“何处断”,语言有变化,意味也深些。这虽是细微处,却足以见出锱铢必酌,毫发必辨的精神。句中的“碧天”与“霁色”相呼应。先言天色之青碧,以与水色浑一,后言秋空雨后之清丽,以与秋水之冷光交辉。

这种依景措辞的艺术技巧,做到了陆机《文赋》所说的“选义按部,考辞就班”的要求。

句中的“冷光”二字,既点出雨洗清秋之后江水的清冷光色,也透出埋藏在诗人心灵深处的一丝寒意。同时,“冷光”又跟后面的“寒日”暗合。“相射”二字,富有动态美,是诗人笔端着力之处。写出霁色映水,水波生光,上下辉映,展示出一片晶莹玉润的澄秋霁景。

离亭燕张昪赏析(离亭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接下去,再从近处落笔,在江色凝秋的空阔画面中,点缀出江岛小景: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蓼、获都是生长在水边的植物。每当秋天,蓼花红白相间,获花白而微紫。白者皑皑,红者艳艳,秋色满眼,煞是可爱。诗人把这富有秋意的景物捕捉入画,装点岛屿洲渚,然后又笔笔入微,从中再插一景,画出岛上人家。在那蓼花获花丛中,掩映着几处围着竹篱的茅屋,意境清雅,颇有田园风味。

词的下片,一二两句续写分景,但镜头从近处推开:

离亭燕张昪赏析(离亭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这是两处远景。一写云际客船,一写烟外酒店。云际、烟外,客帆、酒旗,高挂、低亚(低垂),两两相对,严整工巧,无一疏漏。此处所写景物,色调与上片不同,“云”、“烟”二字,点出苍茫渺邈的景色。前句暗含羁旅客愁,后句暗含寂寥之感。从章法上说,是为下面的怀古,缓缓渲染出一种沉郁的气氛,接着笔转情移,抒发胸臆,写出了: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这两句的大意是。六朝兴亡更迭,多少件令人感叹的故事,如今都成了渔翁樵夫闲谈的话题。这里,对于六朝兴废大事,先以“多少”总起,再以“尽入”转进,如此一起一转,点出了历史的无情变化。

自唐代以来,游览六朝故都南京的人,往往是既为它的山川胜景所倾倒,也因它的历尽沧桑而感慨,写下了不少写景兼怀古的作品。而在这一类作品中,江山依旧,物是人非之叹则是诗人们所共有的感情特征。

张昪这首《离亭燕》就是其中一例。唐末诗人王贞白,有一首《金陵》诗:“六代江山在,繁华古帝都。乱来城不守,战后地多芜。寒日随潮落,帆归与鸟孤。兴亡多少事,回首一长吁。”

离亭燕张昪赏析(离亭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拿这首诗同《离亭燕》相比,同是怀古,某些辞语也相似,但两者气格不同。王诗粗犷浅露,张词深沉含蓄。似乎张词在艺术上更成熟些,感染力更强些。就两者的结尾来说,也有高下之分。张词写的是: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这两句也写到“寒日”,但意思比王诗更深,它没有写到“长吁”,然而却包含着嗟叹。显然较王诗又胜一筹,张昪用这两句收结全词,乃是刻意求精之笔。一个“怅”字,点出望的心理状况和神态:心里是若有所失,脸上是满面愁容。

而这种情态正是上两句怀古之情所使然。所以,这个“怅”字,起到了上下勾连的作用。“倚层楼”三字,则是描述“怅望”时的姿态和地点。也说明诗人此刻是独自一人在惆怅地远望和遐想,因而又见出孤凄之感。上片所见到的那种情采、风韵全然不见了。

离亭燕张昪赏析(离亭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于感情上的变化,诗人所见的客观景物也染上了主观色彩。“寒日”的“寒”字,便是这种主观感情色彩所产生的效果。在艺术手法上,这叫做“移情入景”,以景见情。

总的来说,结尾两句,格调沉郁,言止而意不尽,怅惘的思绪与苍凉的景色交融在一起。

《历代词人考略》说:“张康节《离亭燕》云:‘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尤极苍凉萧远之致。”在宋代词坛上,张昪与范仲淹一样,创作中透露出词风逐渐由婉约向豪放转变的时代信息,对于词境的开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离亭燕张昪赏析(离亭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33697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