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题材】
1.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2.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3.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4.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5.咏史怀古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6.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7.羁旅思乡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8.送别怀人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
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
14.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
【必备知识】
八、送别怀人诗
送别怀人诗需要弄懂的几个点:
作为类型诗,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若能抓住这类诗的共性的东西,且具体结合诗歌来分析与品读,要读懂这类诗歌,应该还是有一些办法的。
(一)送别的主客体。就是诗词中的送别“究竟谁送谁”?离别的原因是什么?或官场赴任,或贬谪,或漫游,或赴边,或省亲甚至公主入蕃、僧道还山。送与被送之人的身份是什么?其实,送别诗根据送别的对象,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宫廷送别,多为应帝王意志而应制而作,所以大多有吹嘘之意;一类官僚贵族之间的饯别,多为送人赴任,也多有贬谪饯行,这类送别诗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占比较高;另一类则是一般文人之间的送别,内容不定,感情也较为复杂,自然也最具代表性。
(二)送别的环境。这一定是把握这类诗歌的内容最为关键的环节。送别的时令(早或晚,春或秋),送别的地点(长亭短亭,渡口驿站,路口酒楼等),送别周边的景物(送别之时所见之景,回忆之景,想象之景,换句话说,就是弄明白,这景是送别之前,送别之时还是离别之后的景色)的特点。时令与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物的心情或感情。所以把握了送别时的气氛,再去把握诗人具体的感情就显得容易很多。
(三)送别的动作。先前反复说过,诗歌里的所有的动作,都与心情相关。送别诗中的动作也不例外。且送别诗还有些专属的动作,不妨了解一下。临歧而泣、道路祖饯、折秃柳枝、《阳关》唱尽、饮酒弹琴(琵琶),临别赠诗……我们要尽量读出细微动作下的人物心情,就是多问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个动作?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能多问多想,才能最大限度地触及诗歌要表达的感情。
(四)离别的感情。送别诗要抒发的感情,确实与离别的原因及诗人的个人际遇密切相关。所以这里只能大致分类,无法一一例举。首先,不少送别诗专为朋友的落魄而写,真诚地劝慰,别后的思念、牵挂与勉励就占了此类诗的绝大部分;其次,自此一别,山长水阔,当然也有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再次,朋友的遭遇也容易引起共鸣,所以有一些诗也表达了对朋友才能品德的无限赞美与羡慕之情;还有,借送别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对政治局势,或对现实际遇,表达自己的关注或对未来的思考。此外,还有一部分送别诗,送别只是媒介或桥梁,诗人真正要做的,其实是借送别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五)送别诗的一般套路。若是绝句,写法往往是开篇点明送别之义,中间部分呼应题中的意思,结尾抒分别之情;若是律诗,首联往往说明离别的原因;或将出发点与目的地相对举;或设想旅程的艰难。颔联与颈联通常描写眼前景及与离别情绪相关的景物;或设想路途之景及所到之地之景。尾联抒情,依所送之人的不同,或勉之以事业成功,期之以遂意如愿;或叙羡慕;或加劝慰等等。
综合练习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问题: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同样,做题之前,不妨用简读法试试,先看看这首诗写的内容:
(1)送别的主客体。诗人梅尧臣送何遁山人归蜀,马上思考,何遁山人的身份是什么?为什么叫山人?一般什么人叫山人?归蜀一词中,为什么用“归”?有些古文化知识积累的同学估计能快速确定这首送别诗的主调:喜悦,轻松,而不至于伤感哀怨。因为,山人,一般指隐士高人或与世无争的高人。这是朋友的身份。用“归”不用“之”,是指送朋友回到家乡,即送一个隐士回他自己的家乡,该有多么高兴!这是题目告诉我们的信息。
(2)送别的环境。首联写景,也写人。第一句写景,春是时令,绿树是意象,春风染绿了树枝,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第二句写人,童稚的一个动作细节“望柴扉”,我们马上要追问:小孩一直望着开着的门,为什么?因为有所等待,等谁?自然是要归之人。所以,可以断定,此处的“童稚”,就是何遁山人的小孩,换句话说,这一句的写人,应是虚写,是诗人的想象,想象着友人的家人,此时定在家里望穿秋水盼家人能早日归家。
(3)颔联继续写“童稚”的见闻。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
(4)颈联写人物的动作。想象何遁山人初到家乡的情形,主要用两个动作来表示。一是“逢社燕”,何为社燕,其实就是春燕(注:社日,分春社与秋社,这里指春社),用一“逢”字,特别讲究。一到家就“逢”,意味着燕子还是那个燕子,是旧相识,且燕子也是刚回不久。这也能“逢”上,该是何等的喜悦。二是“浣征衣”,就是洗在旅途中穿的衣服。注意,洗衣其实是一个细小的动作,好像没多少可品读的东西,只是洗衣之前有一个修饰语“下马”,一下马,就立即去洗征衣,这是多么的急不可耐。足见诗人对征途的厌恶,而归家则又是何等的喜悦!
(5)尾联写事,写朋友归家后的生活。终日在水边,到水边干嘛,我们可以脑补一下,钓鱼啊,最不济也是看风景吧。结句诗人则直接断定,此时的友人,一定是完全摆脱了世俗的琐事杂务,过着恬淡闲适的隐居生活!
参考答案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