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今属重庆)人。曾任教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后任《新华日报》副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有诗集《预言》、《夜歌》、《何其芳诗稿》等。
预言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呵,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青的神?
……节选《预言》
导读|1930年代初期的何其芳是一个有着强烈唯美主义倾向的文学青年,包括对爱情的看法——尤其是这个未满20岁的年青人经历了深感痛苦的爱情纠葛以后,他自以为是地认为,现实中的爱情是不幸和令人失望的,爱情的美好只存在于童话般的梦幻世界。
1936年,何其芳创作了最终没能完成的长篇小说《浮世绘》,在“浮世绘第三”——《迟暮的花(欧阳先生的演讲)》中,有如下的两个私语者的对话:
“——直到现在你还不知道我怎么度过了那一天。那是一种惊惶,对于爱情的闯入无法拒绝的惊惶。
我到一个朋友家里去过了一上午。我坐在他屋子里很雄辩地谈论着许多问题,望着墙壁上的一幅名画,蓝色的波涛里一只三桅船快要沉没,我觉得我就是那只船,我徒然伸出求援的手臂和可哀怜的叫喊。
快到正午时我坚决地走出了那位朋友的家宅。在一家街头的饭馆里独自进了我的午餐。然后远远地走到郊外的一座树林里去。在那树林里我走着躺着又走着,一下午过去了,我给自己编成了一个故事。
我想象在一个没有人迹的荒山深林中有一所茅舍,住着一位因为干犯神的法律而被贬的仙女;当她离开天国时预言之神向她说,若干年后一位年轻的神要从她茅舍前的小径上走过,假若她能用蛊惑的歌声留下了他,她就可以得救;若干年过去了,一个黄昏,她凭倚在窗前,第一次听见了使她颤悸的脚步声,她激动地发出了歌唱。但那骄傲的脚步声踯躅了一会儿便向前响去,消失在黑暗里了。”
——这就是你给自己说的预言吗?为什么那年轻的神不被留下呢?
——假若被留下了他便要失去他永久的青春。……”
这段对话完整地解释了《预言》这首诗歌的题旨,也敞亮了这个时期何其芳的人生观、艺术观以及他对待男女情感的态度。
这首诗在结构上颇为讲究。全诗共六节,首尾呼应,首节写“年轻的神”的“来临”,尾节写“消失”离去。中间四节分别是抒情主人公对“年轻的神”的推测、阻止和请求。
蓝棣之认为,要理解《预言》的丰富含义,得要理解瓦雷里的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和戴望舒的名诗《雨巷》,也颇有道理——因为,《预言》中“年轻的神”,典出法国象征主义大师瓦雷里的《年轻的命运女神》的象征,
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自己爱情的预言,大概诗人太耽于幻想与书本气,他预言那些给荡人的春气所陶醉的礼拜生命的命运女神,是不会光顾他的,即使临近了也会离他而去,而《预言》的意境跟《雨巷》也相通,不过《雨巷》从视角——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展开想象,而《预言》是从声音——命运女神的足音展开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