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马说》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议论性文言文。这篇文言文表达了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而抒发的怀才不遇、渴遇伯乐的情感。通过学习这篇文言文,学生能够初步学习议论性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增强对同类文章的理解,并为今后进一步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蒙田说过,“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本次课程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骈、祗”等生字词,理解“食、其”等文言字词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诗人的生平成就,领悟作者将自己比作“马”的深层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以读促悟、归纳分析,了解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掌握喻证的写作手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千里马”意象的分析和延伸,深刻体会作者官场失意的愤懑情感。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本次课程重难点设为: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喻证手法。
三、说学情
古语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的教材需要配合学情方能得效。从发展心理学看,初中生辩证思维开始萌芽,逻辑思维继续发展,但仍以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但对如何与作者情感共鸣,仍然缺乏经验。
四、说教法学法
欧阳修说,“任其事必图其效,欲责其效,必尽其方”。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结合以上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本次课程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体会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本的直观认识。学生使用小组讨论法的学法,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理解喻证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与协作交流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进行的是说课中最为重要的教学过程部分。
(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我会陈列三张关于马的图片,向学生提问“这三张图片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回答后我整合答案,得出“千里马从外观上难以辨别”的结论,引出本节课程关于千里马的论说的内容。图片呈现方式直观具体,比较分析能加深学生印象,为课程内容学习做铺垫。
(二)初读《马说》,了解文意
学生预习时了解诗人生平成就和本文写作背景,在课上进行分享,我会进行材料补充;并借助工具疏通字词,我会在课上播放音频,学生跟读、划分句读,结束后我会检查反馈,强调易错字的读音。之后我会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熟悉文章句读。在学生能够顺利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会提出“《马说》全文讲述了什么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进行独立思考,并举手回答。我会归纳学生回答得出“千里马不得赏识”的答案。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再读《马说》,理解内容
在学生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我会提出“作者笔下的千里马是什么样的?”与“是所有人都能辨别千里马吗?普通人是如何对待千里马的?”的问题,针对课文内容,学生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我会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并对其表述进行总结,得出千里马的特征与普通人对待千里马的方式。小组讨论法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学习技巧,体验情感
在理解课文内容后,结合学生已知的本文写作背景与诗人生平成就,我会请学生探究作者写千里马被平常对待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让学生思考后与同桌进行交流。我会请学生分享,进行整合,得出“作者使用喻证手法,抒发怀才不遇、渴遇伯乐的情感”的结论。与同伴交流,能增强学生的协作与表达能力,深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验。
(五)手法实践,论段写作
请学生使用喻证手法,就“人才识辨”进行不少于 100 字的论段写作。学生进行写作,学以致用,在做中学。
(六)课堂小结,自主概括
我会向学生提问“从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小结,我会在最后进行归纳补充。自主学习能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课程内容进行巩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
(七)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在课程结束时,我会请学生课后阅读韩愈其他著作,将课堂与课外相联系,强化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比较注重直观、系统,以下就是我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