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深度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前言:《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念奴娇,是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苏轼四十五岁,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史称“乌台诗案”,此时被贬黄州已两年余。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道,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蒹葭,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也就是说,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苏轼与友人乘舟夜游赤壁时所赋写的,此处壮丽的风景使苏轼感触良多,让他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深度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北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深度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第一句译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浩荡的长江朝东而去,水浪无尽地冲刷拍打着江岸,一如千年以来风范一直流传下来的众多人物。

1、大江:指的是长江。

2、东:朝东、向东,副词。

3、去:流去,动词。

4、浪:水浪,名词。

5、淘:冲刷,动词。

6、尽:一直、总是,副词。

7、浪淘尽:即,浪尽淘,水浪一直在冲刷着。

8、千:千年的,形容词。

9、古:久远的、古老的,形容词。

10、风:风范、风度、韵致,名词。

11、流:流传、传布,动词,此处用作形容词,流传的。

12、物:众人、他人,名词。

13、人物:很多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深度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在我运用科学的语言和语法知识,来解读这句中的“风流”和“人物”这两个词汇之前,我认为自己对这个词汇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是,在按照这套古文解读规范来把它们解释一遍的时候,才忽然发现,其实,自己并不知道它们确切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并不能把它们透彻地解释明白。在把它们解读出来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相信很多人,或者说,是所有的人,都是和我差不多的感悟历程。

第二句译文: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在西边的旧时的军营墙址,人们说是三国时期的周公瑾举行赤壁之战时留下的。

1、故:以前的、旧时的,形容词。

2、垒:军壁、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名词。

3、西边:看上去是名词,其实是副词,表示地点的副词,在西边、在西边的,故垒西边,其实是,西边故垒,在西边的故垒,这与英语中表示地点的地点副词修饰名词,位于名词的后面是相同的语法原理。

4、道:说、讲,动词。

5、三国:同样看上去是名词,其实是副词,表示时间的副词,在三国时期的。

6、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7、赤壁:进行赤壁之战的地方。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通常被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第三句译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杂乱的巨石冲向天空,骇人的波涛拍打着岸堤,回卷产生无数的水花,如同上千堆的雪花一般。

1、穿:穿通、穿破,动词。

2、惊:让人惊心的,形容词,相当于英语中的动词-ing形式修饰名词,此处的“惊”相当于frightening。

3、涛:波涛、大波浪,大的波浪谓之涛,名词。

4、拍:拍击、拍打,动词。

5、卷:回卷,动词。

6、起:产生、发生,动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深度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第四句译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就如同这眼前的画卷一样美丽,当时一下子出现了多少人中俊杰。

1、一时:当时、在当时,时间副词。

2、多少:多少个,形容词反义词连用,疑问形容词,相当于how many。

3、豪:具有高超才能与品德的人,名词。刚开始我认为这个“豪”应该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后面的名词“杰”,但是,发现在“豪”字形容词的语义项中并没有合适的语义,才忽然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名词。相信其他人跟我是差不多的经历,我们都知道“豪杰”这个词汇,并认为自己对这个词汇已经非常熟悉了,就如同上文中的“风流”和“人物”这两个词汇,但是,如果让我们具体地去四四六六把这个词汇解释清楚,其实我们是做不到的,因为我们之前并没有学习过这种知识,也不知道如何去学习这种知识,如何把它分析和学习清楚,说到底,我们根本不具备这种思维方式。如果有人想学习这种知识,可以考虑一下我创作的《英语语法构建和传统文化研究》这本书,孔网上面有。

4、杰:才智出众的人,名词。

5、豪杰:名词近义词连用。

念奴娇赤壁怀古深度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下阕: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第一句译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遥遥地想象一下的当年周公瑾,小乔当初嫁给了他,周公瑾肯定是有着雄健的身姿,一头乌黑亮丽浓密的秀发。

1、遥:遥遥地、遥远地,副词。

2、想:想象,动词。

3、当年:当时、那时,这个词汇与上文的“西边”和“三国”是相同的情形,都是表示时间或地点的名词用作副词,置于名词后面,修饰前面的名词,公瑾当年,其实就是,当年公瑾,当年的周公瑾。

4、小乔:《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孙策和周瑜纳娶大乔和小乔的时候,已经是赤壁之战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5、初:当初,时间副词。

6、雄:雄健的、威武的,形容词。

7、姿:姿态,名词。

8、英:光华的、光彩的,形容词。

9、发:头发,名词。“发”作为名词,也只能是这个意思了。而且,苏轼这里是在用功成名就却依然“英发”的周公瑾,和下句中“早生华发”的我进行对比。

念奴娇赤壁怀古深度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以这里的“雄姿英发”为例,当我们去确定句子中的单个字的语义的时候,要先去确定作为修饰对象的名词的语义,名词的语义确定之后,再去确定前面的作为修饰性成分的形容词的语义,在形容词的语义中,寻找一个能够与这个名词的语义搭配使用的语义,这才是正确的解读顺序。如果先去猜想前面的形容词的语义,然后再去在后面的名词的语义中找一个能够与这个形容词的语义像对应的语义,那解读的方向肯定是失去了准头的。

第二句译文: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手里拿着羽毛制成的扇子,头上戴着青丝带做的头巾,谈笑的一会儿,密密麻麻的桅杆和成排的船橹就烧的连灰烬都没有了,滚滚浓烟也都消失了。

1、羽扇:鸟的羽毛制成的扇子。

2、纶:用青丝带做的头巾,名词,此处用作形容词。

3、巾:头巾,名词。在《三国演义》中,羽扇纶巾这一形象被赋予了诸葛亮。

念奴娇赤壁怀古深度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4、谈笑:谈话和玩笑,此处是动词用作形容词。

5、间:一会儿、顷刻,名词。

6、樯:桅杆,名词。

7、橹: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名词。

8、灭:消失、隐没,动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深度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第三句译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在头脑中把旧时的吴国游览了一番,大家应当会笑话我有太多的情感,以至于早早地就生长出了花白的头发。

1、故:以前的、旧时的,形容词。

2、国:邦国,此处指的是三国之吴国。

3、神:在精神上、在脑海里,副词。

4、游:游览、游玩,动词。

5、故国神游:这是一个“宾语+动词”的倒装,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神游故国,在精神上游览了一番旧时的吴国。

6、情:情感、感情,名词。

7、应:应该、应当,助动词。

8、笑:讥笑、嘲笑,动词。

9、多情应笑我:这也是一个“宾语+动词”的倒装,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应笑我多情,(别人知道了)应当嘲笑我有太多的情感。

10、早:早早地、过早地,副词。

11、生:生长、生出,动词。

12、华:通“花”,有杂色的,花白的,形容词。

13、早生华发:早早地就生长出了花白的头发。

第四句译文: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同一场大梦,一樽酒再次倒入江中,祭奠这江中这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千古月。

1、尊:通“樽”,古代的盛酒器具,名词。

2、还(hái):再、又,副词。还作为这个语义的时候,不用读作huán。因为之前苏轼来游3、玩的时候,已经在江中倒酒祭奠过这江中月,所以说是“还酹江月”。

4、酹(lèi):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动词。

5、江月:江中月,长江中的月影。

念奴娇赤壁怀古深度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本文中的古文解读方式,是我在创作《英语语法构建和传统文化研究》一书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和总结出来的一套解读规范,这套规范日后肯定会成为我们解读所有中国古代典籍的标准,因为它非常科学、客观和精准,从语言的层面来讲,这套解读规范把每一个字和每一句话都精准无误地解读出来,实词的词性和语义,虚词的词类和语用,都分析、判断和厘定地非常清晰,能让我们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如同水晶般透明;从文章赏析的解读来讲,它能让我们领略到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情感,能让我们获得作者般的第一视角,仿佛是我们当时写出来的这篇文章,一边读着文章,就能把作者当年的所思所想在自己的思维中经历一遍。

今天发布的是苏轼《赤壁怀古》的解读,后续还会继续更新和发布其他经典古文的解读。这种古文解读虽然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但是,我会尽量一天更新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36073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