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初秋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孟浩然《初秋》诗意)

俗话说:立秋不是秋,天凉白露后。意思是说,立秋之后,天气还未转凉,人们不易察觉出季节的变化。因为,在立秋时节还未出伏,夏天的“余威”仍在。其实,在出伏之后,人们就能渐渐感受到秋天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初秋》一诗中就记录了这一感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孟浩然初秋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孟浩然《初秋》诗意)

“不觉初秋夜渐长”,不知不觉就过了立秋节气,夜也渐渐长了。因为季节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夏季到秋季的转变更是如此,所以诗人一开始没有察觉到秋天的到来。但是,过了夏至,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夜渐渐变长,诗人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这才意识到原来已是初秋时节了。

孟浩然初秋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孟浩然《初秋》诗意)

“清风习习重凄凉”,清凉的风缓缓地吹来,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爽。古人把立秋节气分为三候,第一候的特点是“凉风至”。诗人在确定已经到了孟秋时节之后,又去留心其他的物候特点,他感受到轻拂而过的风已有了凉意,这清凉的风正是记忆中的秋风的感觉,于是诗人用“重凄凉”来形容凉爽的秋风。

孟浩然初秋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孟浩然《初秋》诗意)

“炎炎暑退茅斋静”,酷热的暑气渐渐消退,我的茅草屋里又恢复了安静。虽然暑热炎炎,但在习习清风面前,只能渐渐消散,在诗人眼中,清风消炎暑,具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在初秋时节,清凉的风吹散了暑热之气,重新为世界带来凉爽。于是,诗人又能安坐在自己的茅屋中,静心品味这初秋天气了。

孟浩然初秋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孟浩然《初秋》诗意)

“阶下丛莎有露光”,台阶下的莎草丛中也有了点露水反射的光。“莎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广泛。安坐在茅屋中,诗人发现,茅屋台阶附近的莎草叶子竟有了点点晶莹的露珠。立秋时节的第二个物候特征才是“白露生”,难道时间竟不知不觉地从“凉风至”过到了“白露生”?诗人以初秋时节的物候特点,不动声色地点出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表现了诗人对待生活的淡然心态。

孟浩然初秋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孟浩然《初秋》诗意)

“一叶落而天下知秋”,人们善于从细微之处察觉季节的变化。在这首《初秋》中,诗人正是从“夜渐长”“清风习习”“莎有露光”等细微之处发觉已不知不觉间到了初秋时节。正是这份不知不觉,体现了诗人在时光的流转之中的那份淡然从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365096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