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失聪的励志故事(贝多芬带给我们的启示)

贝多芬,无疑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杰出的音乐家,天才,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父”。

贝多芬出生在音乐世家,1775年左右,4岁的贝多芬被父亲逼着学习钢琴、小提琴,其父愚蠢地想用强制性手段将他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8岁第一次登台演出,11岁辍学后师从名师,13岁便发表自己的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785年至1786年,贝多芬转向弗兰兹·安东·里斯学习小提琴,完成《三首钢琴奏鸣曲》,1787年春天,贝多芬第一次访问维也纳,见到31岁的莫扎特,其弹奏技术受到莫扎特的赞赏;同年结识比自己大9岁的华尔斯坦伯爵,他是贝多芬在艺术事业与经济上的重要支持者。1792年11月,22岁的贝多芬在海顿等人的鼓励支持下离开故乡,开始拜海顿为师学习作曲,定居于维也纳。正当贝多芬风华正茂,年少有为的时候,命运却给了当时的他一个非常致命的一击,1796年8月,在《维也纳杂志》上发表了贝多芬赠送给海顿的三首钢琴奏鸣曲(Op.2);贝多芬开始出现耳聋现象。听力很严重的下降,此时贝多芬才26岁。这对于贝多芬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对于一个视音乐为生命的人来说,失去听力等于失去了一切。贝多芬绝望,彷徨,整夜整夜失眠,甚至写下了遗书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贝多芬在经历了这人生中最大的打击之后,选择了面对现实,与命运抗争,,也正是这种不屈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意志力,大大激发了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于1803年至1804年间创作了《第三交响曲》。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大约从1819年开始,听力完全丧失。

1824至1825年,首次公演《第九交响曲》及其合唱;1825年3月,创作完成《庄严弥撒曲》。

1826年,《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完成并公演,歌剧《费德里奥》最后版本予以发行。

1827年,伦敦爱乐乐团赠予贝多芬100英镑,邀请他为乐团谱写《第十交响曲》,未及完成,贝多芬于同年3月26日与世长辞,终年57岁。

贝多芬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极其辉煌的一生,是曲折的,同时又是极其精彩的一生。他给人类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他的故事,也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面对残酷的现实,面对命运的打击,我们要学会:永不放弃!

贝多芬失聪的励志故事(贝多芬带给我们的启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365103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