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青春如旭日之东升,使人热烈;青春如高山流水,令人陶醉;青春如花中牡丹,姹紫嫣红;青春如池中白莲,圣洁美丽!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骄阳如血、青春如火,青春最美的样子,莫过于奋斗的时刻。
青春是“觉醒的年代”,戊戌变法的失败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深深地刺痛了中华儿女。陈独秀因反清言论受到清政府的通缉,流亡海外,接触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失败中反省,在黑暗中探索,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翌年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1917年1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之移至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一批有着同样先进觉悟的年轻人迅速在陈独秀身边集结。他们以文会友,以笔为刀,以热血和生命为代价唱响了那个时代的青春之歌!
青春是“激情燃烧的梦想”“禾下乘凉”是袁隆平先生的中国梦。为了找寻一颗适合杂交的水稻,他十年磨一剑,带着自己的朋友,学生光着脚丫,挽起柚子,拿着放大镜,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在稻田中一株一株的查找!胳膊过敏了,奇痒难止,他就一边读书一边用电壶塞烫胳膊!他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攻关不止。为争取更多的研究时间,他像候鸟一样每年冬天从寒冷的长沙转移到温暖的海南岛,他一年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农田里劳作、观察和研究。从播种到收获,袁隆平每天至少下田两次,晒得又黑又瘦,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倾其一生,历经千万次的坎坷实验,屠呦呦将青蒿素献给了世界人民,解决了抗疟疾失效的难题。导弹之父钱学森、两弹一星之父邓稼先、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怀揣着爱国之心、强国之梦,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前赴后继,砥砺前行!
青春是“嘹亮的冲锋号”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中国青年闻声而动。年轻的白衣天使们挺身而出,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抗疫前线;志愿者们废寝忘食,驰援疫区;十天十夜,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八天时间,雷神山医院全面完工……时代从未停止出题,中国青年从未怕过,“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懦,进取压倒苟安”,奋斗两个字,写在每一代中国青年的基因里。
青春是一首歌,悠长而深远;青春是一面旗,指引着我们向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