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鲁迅先生

历史人物鲁迅先生

鲁迅(公元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在青年时代,最初是学医的。

鲁迅抱着救国救民的爱国热情,于一九〇四年来到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在留学期间,有一件事剧烈地刺痛了鲁迅的心,使他改变了学医的志向。

一九〇五年秋天,鲁迅已是医学专门学校二年级的学生。一天上午,他正在上细菌学课。教师讲完了课,又还剩下一点时间,通常都要在教室里加映一些新闻电影。

历史人物鲁迅先生

银幕上闪过了一个个镜头,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惊人的画面:刑场上,一个被说成是俄国间谍的中国人,被日本军人捆绑着砍下脑袋;很多中国同胞站在一边看热闹……这个场面使得鲁迅心里非常震动。

他想:影片里那个被捆绑着的中国人不是很粗壮吗?那些站在一旁的中国人,看起来也不是孱弱的,都是膀粗腰圆的汉子;但是他们眼看自己的同胞被杀,却不愤怒,还看得很有趣,可见他们的精神有多么麻木!

历史人物鲁迅先生

从此,鲁迅明白了一个道理:医学只能医治人的肉体,文学却能医治人的灵魂。一个身强力壮的糊涂人,充其量也只能做“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于是,鲁迅毅然放弃医学,离开仙台,决心投身于文艺运动,用文艺来启发人民的自觉。人民觉悟了,就可以使得祖国强盛,帝国主义强盗也就不敢再任意欺负我们!

一九一八年一月,鲁迅参加了提倡新文化运动的刊物《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就在这年五月,他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对狂人的描写,揭露和批判了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作品有力地鞭挞了中国封建旧礼教,是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

历史人物鲁迅先生

自此以后,他陆续写了《孔乙己》、《药》、《祝福》、《阿Q正传》等小说作品。为了适应斗争的需要,鲁迅还锻制出许多投枪、匕首式的杂文。鲁迅一生的著作、翻译作品,合起来有一千万字,其中,仅杂文就有一百三十五万字,总计六百五十多篇,编为十六本杂文集;小说集除了《呐喊》、《彷徨》外,还编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他的作品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已被译为日、俄、英、朝、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五十多种文字。

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我们的座右铭,也是鲁迅先生人格的真实写照。

历史人物鲁迅先生

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殷夫、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里,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了。这五位作家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鲁迅无限悲愤,他痛切感到自己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鲁迅先生亲自主持,出版了一个专门纪念烈士的刊物《前哨》。鲁迅专门为这刊物写了一篇文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还巧妙地躲过检查官的眼睛,在刊物上贴出烈士的照片。做完这些事情,鲁迅觉得还有很多话要说。

历史人物鲁迅先生

一天,美国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来到鲁迅寓所,她看见鲁迅先生坐在藤椅上,脸色苍白,眼里迸发出愤怒的光芒。

史沫特莱知道鲁迅此刻的心情是异常沉重的,她正想说几句宽慰的话,鲁迅却交给她一叠文稿,说:“这是我刚写完的一篇文章,请你把它译成英文,送到外国去发表,在中国是没有地方发表的。”

史沫特莱接过来一看,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字句,火焰似的燃烧在字行间:“现在抵制左翼文艺的,只有诬蔑,压迫,囚禁和杀戮;来和左翼作家对立的,也只有流氓,侦探,走狗,刽子手了。”

历史人物鲁迅先生

史沫特莱看完文章,她犹豫了,说:“这篇文章如果发表出来,先生的生命就危险了。国民党会杀害你的。”鲁迅坦然地回答说:“他们随时都在杀人的,这有什么!”又说:“垂死的疯狗尽管爱咬人,但是,总不能看着他们无法无天呐!中国的事必须有人出来说话呀!”

鲁迅的这篇文章,后来在美国的进步杂志《新群众》上发表,题为《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历史人物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晚年,是在和敌人短兵相接的斗争中度过的。他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并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他还主编过和与人合编过《语丝》、《奔流》、《萌芽月刊》、《前哨》、《译文》等革命刊物,倡导过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新兴木刻运动,培养了一大批革命作家、艺术家。

当国民党反动派下令逮捕他的时候,鲁迅先生也不放下他的笔,他照样写文章,说:“我要用笔来对付他们的手枪!”

历史人物鲁迅先生

一九三三年六月间,国民党特务杀害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先生。特务们还放出种种空气,妄图暗害鲁迅。鲁迅当时的处境是十分险恶的。尽管如此,他仍然来到万国殡仪馆出席了杨杏佛先生的葬仪。

临离家时,他把钥匙丢在屋里,“呼”的一声锁上了房门。他为了同敌人作斗争,已作好牺牲的准备,前脚跨出家门,后脚就不准备回来了。他对敌人恨得彻底,对人民对革命却爱得深沉。

历史人物鲁迅先生

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鲁迅怀着极大的喜悦,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主席发了贺电,表达了对党和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这就是鲁迅先生写在贺电上的话。

鲁迅先生积劳成疾,晚年,体重只有三十七公斤。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他在上海病逝,终年五十六岁。鲁迅逝世后,由毛泽东、蔡元培、宋庆龄、茅盾等组成“治丧委员会”。上海各界九十多个团体敬献“民族魂”的旗帜,覆盖着他的遗体。

历史人物鲁迅先生

音乐家冼星海同志为追悼会谱写了哀歌;两里多长的送葬行列,冲破反动军警的“防线”,庄严地走向墓地,表达了广大群众的哀思。党中央从陕北发来了唁电,称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学家,热忱追求光明的导师,献身于抗日救国的非凡的领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392333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