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是古诗词中最常描写的对象,从古至今,有诸多描写明月的经典诗词。
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苏轼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等等。
这些诗词中,当属李白苏轼的想象最雄奇瑰丽。
不过,辛弃疾却有一首写「明月」的词《木兰花慢》,发前人所未发,想象更加大胆,连李白苏轼都有未到之处。王国维甚至说,辛弃疾这首词通过想象,暗合了月亮绕地球旋转的科学道理。
木兰花慢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词的序言中写道,辛弃疾在中秋与人喝酒到天亮,客人说,前人诗词,有写待月的,却没有写送月的,于是辛弃疾仿照屈原的《天问》,写了这首「送月词」。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词的开篇,就与前人不同,今夜可爱的月亮,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
问月的诗,前人多月,如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是,他们都是问月「何时有」,而辛弃疾却是问月「何处去」。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是不是去了天外,那里还有一个人间,而那里的人,此时刚刚看见月亮从东边升起?
词人是喝到天亮才写的这首词,此时月已西沉,所以词人想象,在一个别的地方,此时明月是不是才刚刚升起呢?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日:“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这宇宙空阔无沿,是不是浩浩长风将那中秋的明月吹着走远了呢?明月本来就没有根,那为什么能挂在天上呢?是不是有人把他系在天上呢?月宫里的嫦娥一直不出嫁,又是谁一直把她留在明月里?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有人说,明月会从海底经过,但这种说法却找不到根由,真让人不可捉摸而发愁。如果明月要从海底经过,难道就不怕被海中横冲直撞的长鲸,撞坏了华美的月中宫殿。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明月中的虾蟆固然会游泳,但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如果说明月从海中经过而安然无恙,那为什么过了中秋,月亮就变得像钩一样缺了呢?
辛弃疾这首词,不再像以往写明月的词那样,借写明月来写思乡,写怀古,而是直接以明月为主题,通过瑰丽奇特的想象,对明月进行富有哲理性的思考,虽然王国维所说的这首词悟到了明月绕一球旋转,只是一个巧合,但辛弃疾这种丰富大胆的想象,给我们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现在流行飞花令,我们也来玩一玩,今天就以「明月」为主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打出与「明月」有关的古诗词,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欣赏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