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突然想起了四大名著里的人们,虽然生活在半架空的故事里,但文化土壤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是不是也过元宵节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去翻了翻书,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1.西游记《金平府元夜观灯》
唐僧师徒一路跋山涉水,餐风饮露,很少能在城市欢度佳节。这天到了距离灵山不远的金平府,恰逢元宵灯会,师徒到金灯桥上赏灯。
巨大金灯罩着巨大的两层楼阁,都是细金丝编成,其光幌月,其油喷香。八戒问缘故,老僧介绍这灯装的是酥油,重达500斤,每次佛爷来后,油就没了,由此保一方太平丰收。
刘管斌绘制《玄英洞》
正在这时,三个佛爷来了。唐僧立马参拜,这明显是妖怪啊,一阵狂风把唐僧从悟空眼皮底下摄走了!
其他画家也对这段元宵节有描写
赵映冏绘制《灯节降魔 》1
赵映冏绘制《灯节降魔 》2
周信用绘制《玄英洞》1
周信用绘制《玄英洞》2
后来查清是三只犀牛精在搞鬼,师徒四人难得的温馨过节一刻,很美好但很短暂,可恶的犀牛精!
2.三国演义《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魏国灭蜀后期,钟会在剑阁与姜维相拒,而邓艾偷渡阴平,直取蜀都。蜀国亡,姜维不忘诸葛亮的遗志,暗怀抱负,期待社稷由幽转明的机会。他以言语试探功高盖主的钟会,因势利导,激发了钟会的权力欲望,顺势拿下邓艾。
刘锡永绘制《二士争功》
姜维与钟会密谋,就在元宵节那天,举兵谋反,兴复蜀汉。
他们把蜀国旧臣和魏国将领聚集在一起,用武装力量逼他们造反。可惜人心已散,魏国司马党羽耳目众多,钟会威望弹压不住。当天有人通风报信,引起兵变。
钟会死于乱兵之中。姜维长叹:我计不成,乃天命也!然后拔剑自刎。每每看到这里我就心酸,想起他九伐中原矢志不渝,也是为了报诸葛亮的知遇之恩,正如当初诸葛报刘备之恩,这种恩义情让人深深感动,所以姜维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三国人物。
3.水浒传《李逵元夜闹东京》
水浒里有个著名段落是李逵闹东京,就是发生在元宵节。
宋江一直日思夜想见见宋徽宗,说说心里话,表表招安的诚意。元宵佳节,他带着文青柴进、燕青以及保镖李逵一起去东京赏灯,顺便找名妓李师师,指望通过这条民间渠道可以不惊动官府。
王亦秋《李逵闹东京》
不料宋江一伙在李师师洽谈时,皇帝来了,他们赶紧躲闪。
李逵对跟随皇帝而来杨太尉大打出手,顺势放火闹了东京,宋江一伙狼狈逃窜。
那么问题来了,宋江为什么要选元宵佳节找李师师呢?李逵干嘛要这样闹,是不是有点太冲动异常?
4.红楼梦(至少三次出现)
关于红楼的元宵故事,则颇为复杂了,本身就可以开个专题,我在此抛砖引玉吧。
第一次是香菱的悲剧《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香菱乳名叫英莲,在元宵节家人抱她赏灯。家人临时小便,年幼的她不幸被拐子抱走,后来一系列的遇人不淑,最后香消玉殒。元宵对于香菱来说就是悲剧命运的开始。
正所谓:惯养娇生笑你吃,菱花空对雪丝丝。好防元宵佳节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杨秋宝绘制《乱判葫芦案》
第二次是元妃省亲《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元春省亲时,恰逢元宵佳节,元春点了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
张令涛 胡若佛绘制
脂砚斋批注说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具体是哪四件预言,翻看原著自己猜猜更有趣。
项维仁绘制
第三次是家宴《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这段写得就很隐晦。王熙凤讲了两个笑话,导致现场的氛围就非常尴尬。
至于其中用意,我更愿意理解的不是谶语,而是最清楚家族总盘的她,最先闻到家道败落的气息,王熙凤心底就高兴不起来,潜意识地流露了心中的苦闷。最爱笑的人突然耗光了笑的能量,对他来说,对周围的人来说,确实是可悲可叹的。
大家有没有发现,元宵节是个喜庆的日子,在名著中却都是有些波折和磨难的。喜中藏悲,果然不是红楼的专利。
悲喜伴生,很符合古人阴阳太极、祸福相依之说。现在的人理解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渗透、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然艺术创造本身技法来说,观文如山不喜平,落差产生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