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句精选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洪奥)

指做玉石的方法,要用锯子切,锉子磋,再慢慢雕琢,最后磨光。

喻做学问还要像玉一样地切磋琢磨。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鹤鸣)

它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3.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诗经大雅 云汉)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中国古代名句精选

4.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大序)

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车轮外的直木与车相互依靠,唇没有了,牙齿就感到寒冷。“辅”指车轮外的直木。(比喻两者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皮没有了,毛长在哪里?“傅”通“附”附着,靠近。(比喻事物失去了基础,就不能存在。)

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1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1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仁慈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1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指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1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告诉人们要谦虚不要自满。)

1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因而不能完成。比喻一件事只差最后一步未能完成,含有惋惜的意思。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做人要守信用。)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知。(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为政)罔,迷惘。殆,危殆。

一个人如果只学习不思考消化,则惘然一无所知;一个人如果思考而不知学习,则就更危殆不安了。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时,便立志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符合于规矩的境界了。(论语)

1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有决断。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在上位者本身言行正当,即使不发号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他本身言行不正,即使发号施令,百姓不会服从。

21.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名义不正当,那么道理也讲不通。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必有眼前的忧虑。

2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君子不单凭言语推荐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君子不因某人话说得好而重用他,也不会因为不用某人而废弃他有益的话。

24.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对小事不忍耐,没耐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做工的人要把工做好,必须先磨好工具。(本句原意是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先侍奉贤者,结交仁者。现在的意思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利:使……锋利。

2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2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不到他想弄懂却怎么也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时候不去引导他。愤: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精神饱满振奋状诽:指想用语言表达什么意思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言词的状态。

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见到别人好的道德品质,就应该虚心向他学习、看齐,见到别人不好的品德表现,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3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3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子罕》)

到了天气寒冷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落的。雕:同“凋”,凋落。

3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

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中国古代名句精选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学习,而后时常温习,是很高兴的事情。时:时常。习:复习。说:同“悦”,高兴。

3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有朋友从远方来没,不是很快乐的事吗?注:自,从

38.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颜渊》

译: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施加给别人。注:欲,想要 施,给予

3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颜渊》

有智慧的人喜欢水,有仁义的人喜欢山。知,同"智" 乐,喜欢

40.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

如果这个都可以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是,这个 孰:哪个

4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政治不均势,不担心财富贫乏而担心社会动荡。寡,指人口少 均,并非指平均财富,亦非指平均领地与人口,而指各守本分,维持社会均势。

4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

对老者让他安逸,对朋友予以信任,对年轻人予以关怀。

4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预,预先立,成就废,败

4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琢,雕琢

4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注:困,困惑,理解不透

4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治理国家宽严相济,这是文王和武王的治国之道。

张,弛:弓上弦叫张,卸下弦叫驰,比喻严和宽。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4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审,详尽

4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49.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接受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礼,原是礼节礼貌。现在人们通常指礼物。

5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51.天降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人要生存,要有作为,要有出息,就要敢于直面内忧外患,就要历经一番艰辛困苦的磨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神的人生锤炼。)

5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也就是说,一个人假设常处于安乐的生活之中,不思进取,就没有忧患意识,就会走向灭亡。)

5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5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 “规”是圆规,“矩”是直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5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5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王放在最后。

这其实是一种儒家对君主专政的“训政”,要求君主体恤民情,关心民瘼,为老百姓谋福利。

5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5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

5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

60.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劣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距离),他的成功在于不断行走。(比喻先天条件差的,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61.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

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如经合理疏导则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6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奈何:为什么;惧之:威吓老百姓

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还要用死来威吓他们。(这句话是老子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所提出的。)

63.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老子·道德经》

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

(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6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

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6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

真实可信的言词是不美的,美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即美者不真,真者不美。(这里老子把美与真看成是对立的、不相容的。这是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那种善用漂亮的言词掩盖虚假本质的欺诈、丑恶现象的揭露和抨击。有着重要的批判意义和价值。)

6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双手搂得过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生长起来的。九层高的楼台,是从一堆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旅程是从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物的成就都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近到远发展起来的。这一定的步骤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急成。)

6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生:生命。涯:边际,极限,知:知识。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即感叹有限人生对无限知识的无奈

6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醴,此处意为甜酒。君子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交朋友以利为先,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爽。

6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仓廪:储存粮食的仓库。

只有国家储存粮食的仓库充足,人民才会懂得繁文礼节,只有丰衣足食,百姓才会懂得光荣和耻辱。(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精神文明是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

中国古代名句精选

70.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了解自己,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即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比喻做事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7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为:实际去做。行:走。至:到达目的地。

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72.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更法》

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7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天地那么广大,路途那么遥远,我将四处寻找与我志向相同的贤人。是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7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7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7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7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408800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