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描写端午的佳句数不胜数。古人笔下的端午情韵太美啦~
端午里的诗情画意,你最喜欢哪一首?
01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诗词大意:
端午这个节日是谁第一个提起的?从古传言是为了纪念屈原。可笑汨罗江宽广浩渺,却不能把屈原所受的不白之冤洗去。
赏析: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相传此日为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于是相沿而成端午节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
诗人在这首绝句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02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诗词大意:
龙舟争渡为的是深切悼念屈原的千古冤魂,忠烈的魂魄一去千载,哪里能回还? 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唉,只留下千古绝唱《离骚》在人世间。
赏析:
这首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悼念屈原的千古冤魂。
紧接着的“忠魂一去讵能还”蕴含了无限的悲哀与无奈,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
虽然“国亡身殒”,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03
已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
诗词大意:
己酉年的端午那天,风雨交加,放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地方可以凭吊屈原的英灵。
盛开的石榴花似乎在嘲笑我自寻烦恼,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尔不群的清醒。
赏析:
这首诗开头写端午节的天气,运用风雨之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第二句引用屈原的典故,进而感伤身世,为屈原以及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感到愤懑。
第三句将石榴花拟人化,一个“笑”字赋予石榴花以人的情感,使得全诗生动而蕴含趣味。
最后一句巧用陶渊明的典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面是自嘲,实指超脱自我,一个“醒”字更是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哀伤,也同时表现了虽不被赏识但仍旧洒脱的豁达精神,表达了诗人对隐士人格和精神的向往。
04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诗词大意:
微微轻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
充满香粉胭脂的浴水流入河中,布满晴天下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的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
与朝云同过端午节,愿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赏析:
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
上阕描述她们端午出行前所做的各种准备:穿着华丽,沐芳浴兰。
下阕写词人偕朝云(苏轼的侍妾)参加的端午节活动。
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字里行间蕴含着无限深情。
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
05
减字木兰花·竞渡
宋·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诗词大意
竞渡的龙舟上高高地举起一面面红旗,从柳荫深处的水洲出击。
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
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
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回来了。
赏析:
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通过色彩、声音,声形并茂地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真实地再现出来,突出了龙舟竞渡夺标时热烈紧张的气氛。
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动作迅疾、气势豪迈。
欢声震地,是写观众的热烈情绪。
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
诗中真实地再现了端午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06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诗词大意:
到处忙着采撷艾蒿、蒲草。各家各户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
长长的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上千年的忠义气节,可与太阳、星星相比。
读完了《离骚》总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我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赏析:
这首词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绘出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全词运用对比手法:
上阕以众人的繁忙喜庆和词人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
下阕以世俗对屈原的不解和词人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同时上阕的“处处忙”与下阕的“无人解”又形成鲜明对比。
词人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淡忘了端午节深厚的历史内涵,孤寂落寞之情溢于纸面。
词人多么希望人们能记住忠君爱国的伟大诗人屈原啊!
07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诗词大意:
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
船上彩旗猎猎作响,在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震动了清清的水流。
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
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也不解其中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
这首诗沉稳平淡,风格朴质,包含着诗人对爱国民众英雄的崇敬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