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真实记录了远古初民的劳动、生活面貌,其中有很多作品着墨于女性,描写她们的喜、怒、哀、乐与理想追求,通过爱情和婚姻生活展示她们的形象。

今天,笔者就带着大家一起赏析《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美。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一、《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诗经》对女性人物形象的描绘多是一人一事的片段式,没有外貌的工笔描写,但大多具有非常清晰的性格轮廓,并且以各自不同的风貌、品质、情操,鲜活地呈现于读者的面前,存留于历史人物画廊中。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一)纯真热情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感情用“思无邪”三字表达是再恰当不过了。周代尚未受到封建礼教的禁锢,男女之间的恋爱与婚姻是相对洒脱自然的。《周礼》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于是有了《召南·摽有梅》中的直陈:“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真挚与坦诚跃然纸上,她渴望爱情,就坦率地表白,就主动、大胆地追求。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二)温柔贤淑的女性形象

《诗经》还有在家服侍丈夫、照看子女父母的家庭主妇,她们有的家庭幸福,婚姻美满;有的面临因着战争要与丈夫分离;有的甚至生死两茫茫,但不同境遇的背后却女性共同的温柔、坚贞、贤良淑德。

《郑风·女曰鸡鸣》中“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写夫妻生活和谐如琴瑟偕鸣,两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能和自己的丈夫朝夕相对是幸福的。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然而,有很多女子承受着与丈夫分离,独对空房,思念良人的痛苦,如《王风·君子于役》中在家劳作的妇女做完一天工作后见家禽都回到了家中,怎能不想起在外服役的丈夫呢?有的在外征战的丈夫早已经是生死相隔,又叫人怎能不肝肠寸断?既然不能在世间常相厮守,就在地下与其相合吧!

(三)悲婉凄凉的女性形象

不是所有心怀温情的女子都能得到温情,总是会有痴情的女子遇人不淑,如《邶风·谷风》描写了弃妇的哀怨,痛斥丈夫的喜新厌旧,勤劳、善良与贤惠始终换不回昔日的恩爱,哭诉与痛诉亦唤不醒变心丈夫的良知,《卫风·有狐》中少女热恋着那个从容独行的男子,虽因现实不能相爱,但善良纯洁的姑娘却时时挂念着男子的冷暖,充满着幽怨之情。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四)泼辣果断的女性形象

《郑风·褰裳》是一首典型的辣妹子歌。诗中那个戏谑情人的女子站在河这边对着河那岸的情人大喊:“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她的话既是玩笑又是真情,让恋人用“褰裳”涉水这一行动来证实爱情的真诚,这种试探包含着对恋人主动大胆的追求。

到了《王风·大车》中,在自由的爱情得不到家庭、社会承认的情况下,是女子首先向情郎提出私奔,甚至为了打消情郎的犹豫与胆怯,她指天发誓,表示自己生死不渝的爱。为了能与自己心爱的人结合,她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甚至不惜“拿生命孤注一掷”,这样坚定的爱情追求、大胆的爱情表白,今天读来仍使人为之心动神摇。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二、《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的立体多维美

《诗经》中的爱情诗犹如原野中一股清新的风,令人心旷神怡,更如一株带露的春草,蓬勃鲜亮。

《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呈现出多维立体的美感,既有外在的美更有品德的美和性情的美。她们的品德美主要表现在贤淑和对爱情的执著和爱情理想的纯洁;她们的性情美主要表现在个性的率真和大胆泼辣。

(一)审美积淀上的自然美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先秦时期的审美标准是追求人的自然美,即在具体刻画女性形象时,喜欢用大自然的物象来比喻女性美。随着先民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的不断增强,对自然界呈现的美和女性美之间有了一些独特领悟,并将这种领悟艺术展现出来。

《诗经》中描写女性美最常用到的是形容女性温柔的“水”,表现女性朦胧美的“月”,展现女性风采的“花”,比喻女子贤良淑德的“玉”。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1.清澈温柔如“水”。从《诗经》中“在水一方”的伊人到“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的女性悲吟,共同见证了水与女性的共存共现。

《诗经》中貌美如花、体态轻盈的女性常常以水为背景,她们的活动地点如劳动、恋爱、相思大多是在水边进行,春日烂漫的溱洧水边,迷茫浩淼的汉水之滨,清澈澄明的淇水边,在洋溢着自然生命气息的水边,天然健康的女性焕发出广泛的活力和柔美,她们神态似水。

2.《齐风·东方之日》中诗人把女主人公放在皎洁的月光下,读者自然想象到她“眉目艳新月”。无论在神话传说还是诗歌中,就像太阳象征着男性,月亮代表女人的神性、女性一样,月亮代表了美和爱,并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继续深化和提升月亮原型的内涵。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3.娇艳浓重如“花”。《周南·桃夭》以春日骄阳下的桃花比喻美女,《郑风·有女同车》以木槿花比喻美女,这里大量用花比喻女性的美,用极富生命力的娇艳鲜花为喻象,花开色美,花败人衰,花落人亡。

美女如花成为中国传统女性审美的经典,特定的花也成为某种品格的象征,如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梅花清新雅致,气节高雅,这些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贤德高雅如“玉”。在先秦的社交活动中,玉被视为最贵重的馈赠礼品,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卫风·木瓜》)。女子还常以玉为佩饰,“佩玉将将”(《郑风·有女同车》),“巧笑之王差、佩玉之傩”(《卫风·竹竿》),这是美玉与美人的精神气质发生的共鸣。对玉的偏爱使人们有意在玉身上寻找古人所推崇的种种美德,这才有了以玉比德的独特文化。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玉石外表圆润光滑、色泽柔和,给人一种温馨、宁静、和谐的感觉,正因此“玉”也成为女性外形美的象征词,如冰肌玉骨、冰清玉洁、温香软玉、玉容,等等,评价一位女子真正美丽的核心是“以德为美”也强调了女子内在精神气质的重要性。

(二)情感追求上的纯朴美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鲜明、语言坦率、大胆真切,她们的内心世界毫无遮拦,无论相思离别还是怨恨恋慕均能直言不讳。

那一时期社会较为开放,对女性的各种纲常礼教还未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原始的意识形态仍有遗留和延续,加之当时战乱频繁、诸侯林立、民风各异,女性的灵魂也尚未受到禁锢和扭曲,这些都使她们在感情的追求与表达上更多地显现出大胆泼辣、敢爱敢恨的纯朴之态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1.对爱情的忠贞坚定。《墉风·柏舟》中女子对泛舟大河中的男子爱慕至深,但母亲不体谅女儿的感情,百般阻挠,于是女子发出了死也要跟随他,绝不另嫁的誓言,表明女子的坚贞不屈。
2.情真意切的两地相思。《郑风·叔于田》描写了一个女子因心仪已久的男子远走他乡,感到“巷无居人”、“巷无饮酒”、“巷无服马”,其实并不是在男子离去后确实没有其他男人追求她,而是姑娘对恋人的相思使世界为之而黯然失色,使其无心他恋。《卫风·伯兮》也传神而真切地刻画了一个思妇日夜思念心上人的内心世界。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3.来源于纯真本性的爱情更加情深意长。生活中的男女在田野里、小溪畔劳作游玩时不经意间爱情之花就萌芽了。他们的爱情建立在劳动中,建立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随手掐的一根茅草,顺手捋的一把花椒,刚刚猎到的一头小野鹿都可成为浪漫爱情的载体和幸福的寄托。

《邶风·静女》中二人约会时,姑娘送给男子一支白茅草小伙子都喜不自禁,只因为这是自己喜欢的美人送的,以女性为主体的爱情活动更充满了真善美,体现了人们的纯真本性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三)平凡生活中的性情美

1.率真爽朗之美。《诗经》爱情诗中很多都是女性主动争取爱情,这与她们真率的性格密切相关,正是这种性格呈现的美使她们具有了非常的亲和力。《召南·野有死麕》中的少女因对猎人有好感,就用她的憨昵之语尽显其性格之真率可爱。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2.大胆泼辣之美。主要表现在:女性语言比男性语言更直率大胆;女子的举止态度会更主动大方,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女子被抛弃后不会一味逆来顺受,而会态度干脆坚决地奋起抗争。

总结:

《诗经》中的爱情诗没有脂粉气和俗气的污染,是民族爱情精神早期经历的真实记录,透过这些诗歌可以感知,只有赢得了主体精神的自由才能真正回归到爱情纯真、人的精神和谐自由的境界,这是《诗经》爱情诗具有不朽文化价值的根源所在。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2008:586.
[2]陈建芬.略论《诗经》中爱情诗的发展[J].铜陵学院学报,2006(6):91.

[3]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范少琳.谈《诗经》婚恋诗中的水意象及其文化意蕴[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8-2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412942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