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佛王维喜欢隐居,45岁时在辋川置办了别墅,出于养家之需,没有辞去官职,过着半官职半隐居的生活。
隐居辋川,王维与山水为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经常和好朋友裴迪一起畅游山水,饮酒作诗,相互唱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便是王维写给裴迪的一首酬和名篇。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我们先看看诗题,“辋川”是终南山下的一条河流,位于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的终南山下;“辋川闲居”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王维就在辋川的别墅闲居,“闲”字奠定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裴秀才迪”是诗人的好朋友裴迪,他是一位秀才。
这首诗写的是王维在辋川闲居的生活,既描写了辋川的山水田园风光,又刻画了诗人和裴迪两位隐士的形象,人和景相映成趣,是一首完美融合了诗、画、乐的山水田园诗。
开头两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写的是秋天山野的景色。深秋时分,山色渐渐变得更加苍翠,秋水悠悠,日日潺潺。
“转”是转为,变为的意思;“苍翠”:深灰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潺湲”就是水流缓慢流淌的样子。
“转”和“日”用得非常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变化。秋天,山上各种树木的颜色逐渐转变,山色也愈来愈深。山是静的,但一个“转”字,却把山色渐变写出了动态;秋天的山泉水,因为下雨少了,水也少了,所以水流一天天缓慢,“日”字让人感觉流水如一地流淌。
山是苍翠的寒山,水是潺湲的秋水,寥寥10字,写得有色有色,动静结合,呈现出一派清旷宁静的秋色,给人很清闲、很安静的感觉。
诗人王维远离官场,和山水相伴相依,宁静而闲适。从这静好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乐在其中。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他拄着手杖在柴门外,很潇洒自在,临风听秋后的蝉鸣。
柴门外,有秋色、有田园风光、有日出日落、有河流渡头……他听着自然亲切的蝉鸣,看着风景,日子安闲,充满了闲情。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生活就是这样的简单,看渡口的船来船往。不知不觉已是日落时分了,渡口已经没有了人来人往,只留下了一轮落日;村落里,炊烟初升,稀稀落落地飘起了炊烟。
这是多么美的诗句,使用了白描手法,“余”和“上”用得生动传神,“余”字写出了落日即将沉入渡头;“上”字写出了黄昏时分炊烟初升的情景;“孤”字写出了乡村的人家并不多。
这样宁静的乡村,炊烟袅袅,多么幽美的田园风光!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诗人沉醉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中,正好裴迪喝醉了酒,唱着狂歌,来找他玩。
“接舆”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隐士,靠耕种为生,装疯不肯出来做官。在诗中,王维把狂歌的裴迪与“接舆”相比,生动刻画出裴迪的形象,也表达了王维对这位好友的欢迎与喜爱。
“五柳”就是陶渊明。王维很仰慕陶渊明,一直渴望过上和陶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所以在诗末他以“五柳先生”自比。
末两句刻画了王维和裴迪两位隐士的形象,虽然两人性格不一样,但有着相同的志向,做陶渊明的追随者。所以,“复值接舆醉”不是说再次见到裴迪,而是诗人情感的递进:在辋川闲居既有美景赏,又有知己相伴,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好了,令人羡慕、向往。
整首诗句句精美,读来令人仿佛置身于诗人笔下的世外桃源之中,感受到那份闲情:山闲、水闲、人闲、生活闲……写尽了山中幽居的清闲与自在,这样的生活多么的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