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者简介-狱中作《在狱咏蝉》-出狱作《于易水送人》-起兵檄文《在军登城楼》-骆宾王的归宿
作者简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是有“神童”之称的骆宾王所作,那年他7岁。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字观光,生卒于公元627年-684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最高官职为朝廷侍御史。
骆宾王的前半生虽有贫困落拓的生活,但也有步步辉煌的荣耀;而后半生却是在入狱的悲愤、出狱的苦闷、起兵的雄心中度过的,且有五言绝为证。
狱中作《在狱咏蝉》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武则天加号“天后”,与唐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五年后,公元678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刚升任侍御史的骆宾王,曾多次上书讽刺武则天,则天震怒,以贪赃罪名将其下狱,在狱中骆宾王写下了五言绝《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首联(译文、点评、注释):“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译文:秋天的寒蝉哀婉的叫个不停,作为囚徒的我,阵阵悲伤的情绪已被蝉声带到了远方。
点评:此联可见作者的心情是多么悲苦,多么忧虑,所以借蝉喻己,将秋蝉生机将尽和骆宾王自己朝不保夕的囚狱境况联系在了一起。
1、西陆:代指秋天。
2、南冠:代指囚犯。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
颔联(译文、点评、注释):“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译文:我年纪不到四十岁,却白发斑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
点评:此联作者依旧借秋蝉声声切切的嘶鸣,来引动人的无限惆怅。这一联其实也是一幅流水对,“那堪”对“来对”、“玄鬓影”对“白头吟”,读起来也是韵味十足。
1、那堪:一作“不堪”。怎能禁受。
2、玄鬓:指黑色的蝉翼或人的鬓发。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3、白头吟:乐府楚调曲名。这里代指白发。
颈联(译文、点评、注释):“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译文: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点评:此联诗人做到了物我合一,表面写蝉,实则是感发自己的处境,仕途不得志,空有才能,也有翼难振,心声难传。
1、露重:指秋露浓重。
2、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飞高。这里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
3、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
尾联(译文、点评、注释):“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译文:蝉虽然居高食洁,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点评:此时的作者已分不清是蝉还是我了,似乎是赞美蝉的孤高贞洁,又似直抒胸臆,将自己的冤屈和为国忠贞之志,一并倾泻而出。
1、高洁:清高洁白。
2、予心:我的心。
出狱作《于易水送人》
公元679年,被囚一年多的骆宾王被赦免出狱。出狱后的他对自己的境遇愤愤不平,对武周的统治甚为不满,便有了匡扶李唐王朝,干一番事业的决心,但是这得等待时机,因此他离开长安,北赴幽燕,于是写下了这首寓意深远,笔调苍凉,借古咏怀之作《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首联(译文、点评、注释):“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译文:在易水岸边,侠士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赴秦刺王,临行壮士可谓怒发冲冠、悲歌壮气。
点评:此两句诗,体现出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恰在此时于易水送别朋友,想起荆轲的故事,也是很自然的事。反应了诗人心中那股难以遏止的激情,故借古慨今,将易水壮别和今日易水送人融为了一体。
1、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
2、此地:指易水岸边。
3、燕丹:是指战国末期燕国的太子丹。
4、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尾联(译文、点评、注释):“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译文:昔日的侠士英豪已经长逝不在,可今天的易水依旧是那样的寒冷。
点评:诗人的这两句,意味着荆轲不畏强暴的侠士性格,千载犹存;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起兵檄文《在军登城楼》
弘道元年,公元684年,唐高宗去世,武则天把持朝政,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相王为睿宗,重用武三思等人,排除异己,刑法严苛,引起人们的不满。
此时,被贬为柳州司马的徐敬业提出“匡扶唐室”的口号,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而被贬为临海丞的骆宾王也投奔徐敬业麾下,任匡扶府的艺文令,来搞宣传工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这首史上最短的讨武檄文《在军登城楼》: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首联(译文、点评、注释):“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译文:登上广陵城楼,纵目观望,城上的军威让人望而生畏,连江中的水都似乎汹涌着腾腾杀气。
点评:这里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
1、风威:军威。
2、水气:指杀气。
3、寒:不寒而栗。
尾联(译文、点评、注释):“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译文:现在,军阵烈烈,身着军装准备战斗,当天下平定后,一定载歌载舞进入都城长安。
点评:这句诗借武王伐纣的故事隐喻徐敬业讨武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的,而“歌舞入长安”则是水到渠成的事,这也是诗人必胜的信念。
1、戎衣:军装、战衣。
2、何日定:化用“一戎衣而天下定”句,说周武王一穿军装,号召诸侯起兵,于是纣王政权崩溃,天下大定。
骆宾王的归宿
在骆宾王作此《在军登城楼》的同年,也就是公元684年的十一月,轰轰烈烈的讨武战争兵败后,徐敬业被杀,骆宾王不知所踪。然而民间却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兵败时和徐敬业一样被俘杀害;另外就是据酃县志记载,骆宾王曾在婆婆仙道观避难。还曾在婆婆仙道观的石壁上刻过一首诗《漫成一首》,诗云:
阿溪世业空,小家各西东。
玉盘圆八月,雁落荒野中。
从容效范蠡,路漫思屈公。
孤蓬从此去,叶飘随秋风。
因久经风雨剥蚀,字迹已经辨认不清。后来据传骆宾王到了灵隐寺出家为僧。从当初那个充满傲气的文人,到隐居寺庙、不问世事的老和尚,洗尽铅华后,或许这才是骆宾王最好的归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