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人命至贵”等优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中国人的生命观及养生修身观念影响深远。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三十句关于养身、养心、养生的至理名言,这些古代智慧之言,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养身
01
古人云: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这句话告诫我们,吃饭后不宜立即卧床,因为食物未能完全消化,如果沉睡会导致脾胃受损,气血不畅,百病纷至沓来。
02
《吕氏春秋》中提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这意味着运动对养生至关重要,正如现代所说,生命在于运动,只有保持不断的运动,才能保持健康。
03
在《昨非庵日纂》中,古人建议饭后喝清茶、散步、并用手摩脐,这一系列的动作有助于促进消化、改善肠胃健康。
04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这是根据古代医学家曹庭栋的观点,他认为早晨起床应该在早鸡鸣之后,但不要等到太阳升起之后,因为这两个时间段正是人体器官运行的最佳时机。
05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指根据四时的阴阳气候特点,来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以达到养生的效果。
06
古人认为,齿是身体的根基,所以要多加保养。
叩齿术就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通过敲击牙齿,有助于减轻龋齿的危害,保持牙齿的健康。
07
在《养生四要》中提到,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这句话强调了主食的重要性,但也提醒我们要保持饮食的多样性。
08
善于养生的人应该注意饮食习惯,不要过度饱食,要多次少量,以保持胃肠的健康。
09
古人认为,各种事物和音乐、花卉、香气、自然景观等都可以对身体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养生,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得到滋养。
10
《养生要录》中提到,衣服的厚薄要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不可过于极端。这是因为衣着与养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衣着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体温,防止身体受寒或受热。
养心
01
古人认为,心有所爱不必深爱,心有所憎不必深憎,过度的情感会伤害性格和心灵,所以要保持内心平和。
02
《养生四要》中指出,养心的关键在于寡欲。欲望的过度追求会耗费精力,使人失去内心的平静,所以要适度满足欲望。
03
古人认为,心静而日充实,心躁而日耗损。这表明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对于养生非常重要。
04
在《退庵随笔》中提到,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这句话告诫我们情绪不稳定时要学会自我控制,这对健康有益。
05
古人认为,心神安静的人精气充实,身体健康,而心神躁动的人则容易虚耗精气,导致身体衰弱。
06
在《苏沈良方》中,苏东坡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和谐,认为这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07
《老老恒言》中提到,怒气伤身,所以要学会控制怒气,这对于养生至关重要。
08
仁人之所以多寿,是因为他们内外兼修,不贪不妄,保持中正之道,取天地之美以滋养身体。
09
多思会伤害精神,多念会分散志向,多欲会损害智慧,多事会使身
体疲劳。这些古代智慧之言强调了保持内心平静和克制情感的重要性,这对于养心养生至关重要。
10
在《寿世保元》中提到,读书能悦心灵,山林逸兴可以陶冶情操,这些精神层面的养生方式对于延年益寿都具有重要意义。
养生
01
养生之道,首要在于饮食。古人智慧地认识到,正确的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因为“药补不如食补”。
02
精、气、神,被誉为养生之三宝。精足、气盈、神全是保持健康和长寿的根本基础。
03
养心的同时,戒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绝私念以养心,这些都是养生的要诀。
04
中年时期是身体逐渐由盛转衰的时候,要重视调理,以振兴根基,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05
养生理论强调了顺应自然和规律的重要性。不犯日月之忌,不失岁时之和,是养生的关键。
06
根据《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的观点,人体也需要顺应一日四时的变化,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这有助于养生。
07
《类修要诀》中提到,年轻时应该保持内敛,不要过于豪放,而老年时可以豪放不拘束,这样有助于延年益寿。
08
善于养生的人不仅要注意饮食,还要避免犯过度追求欲望,要少有私心,这些都是养生的关键。
09
上古之人懂得阴阳和术数,遵循自然规律,有节制地饮食,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这是养生之道的原则。
10
古人认为,读书可以愉悦心灵,山林逸兴可以陶冶情操,这些精神层面的养生方式同样重要,可以延年益寿。
总结:
古代智者留下的关于养身、养心、养生的至理名言,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些智慧之言强调了保持身体健康和内心平静的重要性,提醒我们顺应自然规律,适度满足欲望,以及珍惜精神层面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