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雅舍》

梁实秋1903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旧式官僚家庭,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华人世界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到重庆编译馆主持编译委员会工作,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委。

著名的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就是在四川期间写就的。取材于平凡的日常人生,语言温厚亲切,旁征博引,又不乏幽默。

从此篇开始,栩栩将带领读者一起欣赏梁实秋的散文,领略文字语言的魅力

梁实秋的《雅舍》

梁实秋《雅舍小品》简装版

以我们普通人的认知,雅应该是充满文化气息的,与人间烟火保持适当距离,距离产生雅。

从房舍的外观看去应该是别致的,进得屋内,应该是文化气息浓郁,环顾四壁,应有各种文玩字画,处处透着书香。品茗抚琴,逗鸟吟诗。

下面就来看看梁实秋先生的“雅舍”雅在何处。

先看这坐落在半山的“雅舍”外观:

孤零零的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

不知各位读者怎么看,我读起来感觉像是守瓜田的人住的棚子。

起初,梁实秋先生只求能蔽风雨,住了两个多月后,对这房子的好感油然而生。

那我们进到屋里看看,或许屋里另有千秋也说不定。

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

而且还是与其他人共同租住。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姑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升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来梁实秋先生的这位邻人是一个爱好喝酒的文化人,远亲不如近邻,有个共同志趣的邻居,也是乐事。

看到此处,依然没有看见我们认为的“雅”在何方。

到了晚间,更是热闹!

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

除了老鼠,更有蚊子骚扰。而且“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

“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的时候,满屋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

为什么老鼠搬核桃会在地板上“顺坡而下”呢?

屋内地板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

陋室也不过如此了!

但梁实秋先生眼里的雅舍还是有它雅的一面,且文字无比美好!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

梁实秋先生真是位热爱生活的人,就这么简单的三样家具,还喜欢布置,为了区别于他人,今天这样摆放,明天又那样摆放。估计应是屋顶漏雨而四处搬弄吧。

就是在如此简陋的“雅舍”里,梁实秋先生自得其乐,以良好的心态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418960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