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在这里有着“天下第一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每年都吸引了天南地北无数的游客前来观潮。
农历的八月十八日是观潮的最佳时间,潮来时,有如千军万马杀将过来,凶猛异常,携带着隆隆的响声,好似闷雷滚动。
等待潮水涌上观潮台时,好似一堵高达数丈的白墙向着人们倾泻而来,一瞬间岸上的人都成了落汤鸡。
分享八首古诗词,一起在诗词中感受钱塘江那铺天盖地、势如破竹的动人气魄。
1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唐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在数百里之外就闻到了江潮如雷的声音,威震百里,听到后不由得停下手中弹奏的琴。
府中的官员们按捺不住好奇的心,一骑快马飞奔而去观看潮水,早早地站在江边等待潮水的来临。
秋天的天空云淡风轻,显得格外高远,海水在天边一浪一浪翻涌而来,显得非常宽阔。
那惊涛如雪一般卷来,千堆复千堆,让岸上的人们,感到胆战心寒。
孟浩然的这首诗主要写了观潮前和观潮的两个场景,人们通过听觉、视觉,把钱塘江潮来时的壮观、雄奇、动人心魄的气势写得惟妙惟肖。
2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唐徐凝《观浙江涛》
浙江潮水浩瀚无边,是无边无际的一派绿意,那惊涛不分日夜在汹涌翻转,住在钱塘江里的看潮的人们,就算到了白发苍苍也还是看不够。
徐凝在诗中描写了浙江潮漫天卷地而来的磅礴气势,也表达了人们对潮水的喜爱,这样的奇景一生看多少遍也不会厌倦。
3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刘禹锡《浪淘沙》
浙江八月的潮水带着怒吼而来,犹如万马奔腾,那潮头的浪花高达数尺撞击着两岸的山崖,片刻之间又回到了大海之中,卷起千万堆如雪的浪花。
刘禹锡的这首诗写得非常有气魄,“吼地来”,“触山回”,描绘了潮涨潮退的过程,仿佛这一奇观就在眼前呈现,让人忍不住想去钱塘一观盛景。
4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宋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是苏轼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走过风风雨雨的一生,这首诗可以算是人生智慧的高度总结。
我羡慕传说中庐山美丽的烟雨,还有气势磅礴的浙江潮,心心念念一直想去,没有去上总觉得万般遗憾。
当我真的看到了庐山变幻万千的烟雨,和气壮山河的浙江潮,才发现,风景不过如此。庐山就是庐山,浙江潮就是浙江潮。
人生总有很多执念,不得到不想放弃,可一旦真的得到,又觉得平淡无奇。
但其实,是因为你心中赋予它一份神秘,你对他的一种遐想,因为你的期待和向往,让它变得更加美丽。
而实际上,庐山还是那个庐山,浙江潮也还是那个浙江潮,始终没有变。
5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现代伟人《七绝.观潮》
每年的阴历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江大潮景观最为壮观的一天。1957年伟人到达海宁七里庙,正好在这一天观看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的波涛于千里之外滚滚而来,那潮水如重重雪浪,飞花一般涌向钓鱼台。
前来看潮的人们挤得人山人海,都在夸赞潮水壮阔,看那潮水来回奔腾,惊心动魄,有如金戈铁马,气吞万虎,又从容回返。
天地间气势如虹的钱塘潮遇上了心中有恢宏气魄的伟人,仿佛遇到了知音,为钱塘潮写下这一曲瑰丽赞歌,无愧是伟人手笔,一气呵成,气壮山河。
6
重到钱塘异昔时,潮头东击远洲移。
人间莫往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
——明张以宁《浙江亭沙涨十里》
重新再来到钱塘看到钱塘江潮水时,钱塘江潮的浪头已经向东打向很远的沙洲了。
人们不必向往3000岁的年纪,那么久的岁月里,看到沧海桑田不断变换,心中该有多悲伤。
张以宁的这首诗,或许是诗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坎坷,心境有些许悲观,对世事变迁生出几许哀伤。
7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清施闰章《钱塘观潮》
诗人观潮这天,天空下起了雨,在一片灰蒙蒙的雨色中,看到潮水如怒涛一般飞向了江岸的观潮台。
那潮水的声音有如千骑马儿奔腾而来,又有着卷起万山的恢宏气魄。
两岸的悬崖峭壁,生怕在潮头的冲击下冲断,而那弄潮的人儿,却敢在一叶轻舟里随着浪花飘飘荡荡、起起落落。
据说这怒吼的潮水是因为伍子胥冤死的愤恨所化而成,我不禁为他感到深深的哀伤。
鸱夷:是一种袋子,战国时期的吴王夫差听信别人的谗言,赐死忠臣伍子胥后,将他装入袋子中沉江。
诗人由眼前的奇观,想到曾经的历史事件,不禁感慨万千,发思古之幽情,为英雄而叹息。
8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宋苏轼《瑞鹧鸪.观潮》
这是苏轼在熙宁六年任杭州通判时观潮所写的一首词。
苏轼看到眼前,在碧绿的山影里,波浪翻涌的江面上到处挥动着小红旗,弄潮的健儿们,你追我赶,场面一片欢娱。而岸上观潮的人们高声齐唱,为他们呐喊助威。
这是一首对弄潮儿的赞歌,对他们表现出来的自信、乐观,勇敢立于潮头的精神进行高度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