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

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非常精练,非常有表现力的一种固定词组。它来源于,一是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等;二是历史事件的概括,我国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历史事件,后人用精练的词语以概括成为成语如”负荆请罪”、”纸上谈兵”等;三是历代的俗语流传如”张冠李戴”等,四是新创造的成语,解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大量富有表现力的词组,如”多快好省”、”推陈出新”、”又红又专”等。

”打草惊蛇”是诸葛亮巧用”引蛇出洞”之计,斩杀张郃;司马懿用张郃”打草惊蛇”逃过一劫。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唐朝当涂县有个叫王鲁的县令,生性爱财,贪污受贿。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他手下有一个主簿,也跟着他学,经常变着法子收取贿赂,搞得当地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有一天,王鲁得知顶头上司要来察访民情,整肃吏治,不禁担心起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来。他坐在案前批阅公文时,正好看到本县百姓联名告发那名主簿受贿的状子,细读之下,忧上加忧。恍惚之中,他不由自主的在一张状子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说,你们虽然打的是草,可是我这条藏在草中的蛇,却已受惊吓而有所警惕、戒备了。几天后,王鲁的批文被人当成行受贿的证据。告到上级那里,很快王鲁就被撤职查办了。王鲁因心里有鬼,看到人家状告主簿,就草木皆兵,吓得不打自招。相比之下,三国时期,司马懿的”打草惊蛇”之计,就表现的非常聪明。

诸葛亮第五次出兵伐魏时,对手仍然是司马懿。两军在祁山长期对峙,司马懿知险固守,拒不与蜀军交锋。正当双方相持不下时,诸葛亮接到一个情报,说魏国正与东吴联合,想趁诸葛亮外出作战之际,从西面进攻蜀国。为避免两面受敌,诸葛亮下令班师回蜀。

司马懿得知消息后,并没有轻举妄动。他知道诸葛亮一向是足智多谋,说不定这回又是一个施展”引蛇出洞”之计,所以他不敢发兵追击蜀军。魏将张郃建议马上追魏军,司马懿不准。直到探子报告说诸葛亮确实已经退兵,他才率领大军冲出营垒追击蜀军,但仍怕诸葛亮,半路设伏,决定来个”打草惊蛇。”司马懿先派张郃率领5000精兵前去追击,并嘱咐他一定要仔细谨慎,以防埋伏。张郃与蜀军决一死战,得令后,带领5000兵马飞驰而出。

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果然在一座山谷布下了埋伏。张郃带着精兵来到这条道路狭窄、树木丛生的山谷,策马向纵深挺进,只听一声呐喊,埋伏于谷中的蜀军突然从树林后杀出。蜀将魏延截住张郃一阵厮杀,十几回合后便诈败而逃,张郃策马就追。当时天色已暗,魏军走进了一条幽深的峡谷,猛然间,从四面八方滚下许多大石乱木,堵住了去路。紧接着一声梆子响,两面万箭齐发,张郃及众军士被射死于深谷中。司马懿得到的消息,不由暗自庆幸:亏得用了”打草惊蛇”之计,让张郃去探路,否则他的大的人马就难以保全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42296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