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鼾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居于城南长江岸边的临皋,后于城东开垦数一亩荒地耕种。当地人把那里称作东坡,遂以之为号,并筑房屋五间以为临时住所,名日雪堂,但全家仍住在城南临皋。
词作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苏轼在东坡雪堂和一帮朋友饮酒,一直到夜里很晚才散。他回到临皋的家时家人全都睡了,敲了几次门都没人应。于是他一个人到江边散步,看到宽阔平静的江面,想想自己这大半生走过的路(这一年他46岁),一直为功名忙碌为事业奔波,有多少时间是为自己活呢。望着这微风吹皱的江面,他真想乘上一叶轻舟,在浩瀚无际的江海上,一去不复返了。今后这小半生中,就整天和鱼虾为伍自得其乐,也省得在这充满罪恶争斗的红尘中挣扎煎熬自己。
当然苏轼最终并没有真的乘舟而去,他也只是这么想想罢了。因为苏轼文学名气过大,虽然他住在远离京师的乡野之地,他所写的每首诗词都被爱好者竞相传抄,很快就会到达京城。据说皇帝看到这首词,以为苏轼真的跑了,就派人追问。派去的人回来说,苏轼正在雪堂睡大觉呢,皇帝这才放心。
其实苏轼只是那么一想,抒发一下心中的感受。他怎么能一走了之呢,以他一介文人,驾一叶小舟,在江海上漂流,等于是送死。不等与鱼虾为伍,就会被鱼虾吃掉,那就等于学习古代的屈原了。所谓江海寄余生,不过是一种幻想罢了。他怎么会寻死呢,这世界上还有他的亲人朋友,还有他钟爱的山水花草。他喜欢种菜,他喜欢做饭,喜欢写诗作画,喜欢和朋友们一齐聚饮。有了亲人朋友的相伴,有了这里的山水风景,他还在乎什么仕途坎坷,宦海浮沉。什么朝廷动乱,人间罪恶,他既无能力管,生气着急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在这里享受这世间美景,人间温情呢。山水虽无情,但不会弃我。花草虽无声,但不会害我。如果可能,我愿一辈子在这里安居,再也不回去了。
这首词上阙为叙事,交待了作者夜饮醉归不能入家独立江边的事情经过。下阙为抒情,浩瀚无边的长江使作者心胸开阔,他悔恨自己常常不能突破功名束缚而营营半生,渴望能够冲破现实的处境而远离尘世,安度余生。“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感受,经常埋怨自己的身子不能由自己支配,什么时候能够忘记那些红尘俗事的钻营,为自己活一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