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推”字,又欲做“敲”字,炼①之未定。于驴上吟哦②,引手③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愈权京兆伊④,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⑤对所得诗句。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⑥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⑦日。因⑧与岛为布衣之交⑨。
注释
- 炼:用心琢磨,使词句简洁优美。
- 吟哦:有节奏地诵读。
- 引手:伸手。
- 京兆伊:古代官名,京城的行政长官。
- 具:详尽,完备。
- 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缰绳。
- 累:连续。
- 因:于是。
- 布衣之交:此指显贵者与平民之间平等的交往。
译文
贾岛初次到京城去参加科举考试。一天,贾岛骑在驴背上想到了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的时候想用“推”字,后来又想用“敲”字,用心琢磨但没有确定。于是在驴背上吟诵,伸出手比划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都很惊讶。
当时韩愈代理京城的行政长官,他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仪仗队的第三节。旁边的侍从把贾岛围住,带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解释了自己想到的诗句。韩愈坐在马上思考了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行回到官府,共同谈论作诗的方法,连续几天都舍不得分开。于是韩愈跟贾岛成为了好朋友。
文言知识
说“具”:“具”的古字形就像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本义是“准备饭食”。
“具”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完备,详尽”。如上文中的“岛具对所得诗句”。又如《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指“都,全”,同“俱”。如《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指“准备,备办”。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指“有,具备”。如《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指“才能,才干”。如《卖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文化常识
我们平时常用的词语“推敲”就出自本文,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仔细斟酌。
但是这则文坛佳话的可信度并不是很高,因为历史上贾岛跟韩愈很早就认识了。
贾岛的这次“交通事故”其实有另一个版本。
故事仍然是从贾岛骑驴作诗开始,当时秋风萧瑟,黄叶飘零,贾岛信口吟出了“落叶满长安”这一句,随后左思右想始终无法得出上句。
于是贾岛开始在驴背上反复斟酌,突然想到了以“秋风生渭水”作对,欣喜之余却发现自己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车队。
这位刘栖楚大人可就没有那么和善了,当即叫人把贾岛给绑了,送到大牢里关了一晚上。
但是人们更愿意相信贾岛和韩愈的那个版本,并且去流传它。至于故事的真假,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人物故事
贾岛,字阆仙(又作浪仙),今河北涿州人,人称“诗奴”。
相信大多数人最初认识贾岛,是从这首《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来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参加科举,数次之后才中了进士,但是一生官微职小,贫困潦倒。
贾岛作诗以“苦吟”而出名,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下足了工夫,反复锤炼、用心推敲,几乎达到走火入魔的境界。
如他在《送无可上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下自己注道: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二句三年得”虽然略显夸张,但是贾岛作诗却真的是煞费苦心。
也正是由于贾岛的刻苦认真,才使他在众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赢得一席之地,并且留下众多的佳作。
韩愈曾写诗赠予贾岛,诗中云: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苏轼则称孟郊、贾岛为“郊寒岛瘦”,概括得准确而且形象。
出处
北宋·阮阅《诗话总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