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鸟儿被人们赋予不同的寓意,比如可爱的小燕子,人们用新婚燕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等这些词语,赋予了美好爱情的寓意。
比如欢快的黄鹂,是春天的使者,美好的象征。优雅的丹顶鹤,人们更是喜欢得不要不要的,美称它为仙鹤,赋予它吉祥、忠贞、长寿的象征。
而有一种鸟儿却悲催了,它一出现,就意味着亡国、离别,伤春、闺怨等凄凉、悲苦、哀怨之情,它就是子规鸟,还有叫杜宇、杜鹃、催归等多个名字。
传说,它是远古时代蜀国的国王杜宇之魂所化而成。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子规,它鸣叫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再加上它的嘴呈现鲜红色,所以又有杜鹃啼血这个典故。
子规在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用来抒写羁旅之思、哀怨之情、伤春之感。笔者精心选取了十二首著名的子规诗词,请大家一起欣赏诗人们的子规情怀吧:
一、《子规》
唐: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在三峡之间,有一座云安县(今重庆云阳县),沿江两岸一排排阁楼,屋顶的瓦排列和鸟翼一样整齐。阁楼的两边,被山中高大的树木包围掩映,整日里都有子规鸟在树上啼鸣。
春风缓缓吹来,枝叶随风舞动,晚上枝叶飘落,夜色愈加凄冷。满怀客愁的人,哪能忍心倾听子规的悲鸣?偏偏此时的子规鸟,却故意傍人低飞,悲鸣不已。
杜甫自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吴越,与李白、高适壮游梁宋、齐鲁,到后来进入仕途,到处漂泊,居无定所,即使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也是在一艘小船上孤苦伶仃地去世。
对诗圣来说,“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两句诗用在他身上是非常贴切的。
765年,诗圣已经是一位五十四岁的老人了,距离他去世还有五个年头。他流落在三峡周围的云安县,一天晚上,“日暮客愁新”的诗圣听着子规鸟的悲鸣,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诗圣思乡难归的内心悲哀。
诗圣心怀天下,他盼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子规鸟啊,你真不该打扰这位可敬、可怜的老人。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好朋友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要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您,直到夜郎以西。
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当时在扬州的李白,听到好友被贬的消息后,写下了这首独具特色的送别诗。
诗仙就是诗仙,不服不行,他想象之丰富,思绪之浪漫,绝非常人可比。在这首诗里,他赋予“愁心”以物的属性,而明月,则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它将李白的深切思念和同情、关切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遭遇不幸的朋友。
这首诗里的子规,用它的悲啼,提醒了李白,王昌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他遭到了诽谤,真是冤枉啊。
三、《送杨长史赴果州》
唐:王维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杨长史是王维的朋友杨济,长史是官名,相当于地方的秘书长。杨济后来曾任大理少卿兼御史中丞,相当于最高法院副院长。761年,杨济要赴蜀任职,在为他送行的时候,王维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这首诗的首联表明了王维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中间两联寥寥几笔就把蜀地的险阻和风物的优美写出来,诗中官桥的巫祝,树丛的女神祠,都是入蜀道上特有的风物。王维又善于用数字加以夸张,一千里写尽鸟道,十二时写尽猿啼,完全避开了送别俗套,具有绝俗的诗情画意。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这一联,是说分手之后我们只能一同欣赏明月,你要多听子规啼鸣,而早日归来。表达了王维对分别后情景的想象和对友人的殷殷嘱托。
当你背上行囊,从此一个人走,作为好朋友我感同身受。从此,虽然我们身处两地,却日月同天,我会在这儿等着你归来。
王维希望,要子规鸟多多啼鸣,让他的朋友听了能心生思归,早日归来。
四、《子规啼 》
唐:韦应物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
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何时明。
夏天夜晚寂静,高高的树林滴着雨露,南山的子规鸟儿,哀婉地啼叫一声,打破了夏夜的宁静。
邻家孀妇抱着孩子在伤心地哭泣,我呢,也独自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不知何时才能挨到天明。
韦应物的这首诗,寄情于景,用凄凉的环境衬托出悲伤的心情,给人以压抑悲苦之感。表达了韦应物关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韦应物出身高贵,少年时期是个纨绔子弟,后来发奋读书学习,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大诗人,一位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好官员。这首诗里的子规,提醒着韦应物“一枝一叶总关情”啊!
五、《子规》
唐: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蜀国的国君冤死已经很久了,他的冤魂所化的子规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如果历代的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
这首诗表面写鸟,实际是写人,托子规以抒情,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表达了顾况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顾况,字逋翁,是唐朝的一位官员,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大画家、鉴赏家。他最著名的故事与白居易有关。
白居易年轻时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那时候应试有一个诀窍:“行卷”,就是将自己得意的诗文编成一个卷轴,呈送给德高望重的官员或者文豪,以求得他们的赏识和推荐。
白居易就决定向顾况行卷,在顾况家里,白居易报上了姓名,顾况仔细地瞅了白居易很久,幽幽地说道“居易呐,长安可是国际化大都市,米价昂贵,在此居可不易啊!”
白居易赶紧呈上行卷,顾况接过一看,首篇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况拍案大笑:“刚才开了个玩笑,凭乐天的才华,在哪里居住都是很容易的事啊!”
由于顾况的赏识与推介,从此,白居易的名声大振。
六、《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是数字的运用,“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巧妙运用三个相同的数字,表达了李白在阳春三月、鸟鸣花开的时节,思念他的故乡三巴的思乡情绪。
七、《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五代: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随着春天的归去,樱桃也已经落尽,只有那粉蝶儿还在翩翩双飞。小楼的西面,子规鸟在深夜悲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屋外暮烟低垂,令人倍感惆怅。
人们纷纷散去,小巷一片寂寂,只见袅袅残烟草色不清,怎能不让人感到悲情迷离。香炉里的烟袅袅升起,她看着绘饰凤凰的衾枕,拿着罗带,孤苦伶仃,回首往事,只觉得离恨依依。
樱桃是新春第一果,古代就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祭祀的传统,这也表明了李煜的帝王身份。子规鸟相传为蜀国的杜宇之魂所化,人们常常借它来表现亡国之悲。
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他听着子规的悲鸣,内心悲痛惆怅万分,就借小周后之口表达了自己亡国失势、朝不保夕的忧愁悔恨之情。一个“恨”字作为词眼,贯穿全篇,让人不忍卒读。
八、《春夕》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溪水流走,花儿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在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往事如梦,离家万里,夜里三更时分,树枝上子规鸟凄厉地啼叫把我从梦中惊醒。
家乡的书信已经长年断绝,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因为自己的抱负未能实现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到那时,故乡五湖的风景又有谁来与我争抢呢?
崔涂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沉郁的格调,把暮春之夜时,他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深婉感人,极富诗意,反映了崔涂在仕途上进退两难的苦闷与彷徨。浓烈的苦闷情绪。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极为精彩。语言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深受人们的喜爱。
九、《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脚下,小溪边,兰草新抽出嫩芽,还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傍晚时分,松林间的子规鸟在潇潇细雨中不停地啼鸣。
谁说人生就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瞧,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啊。
这首词的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表达了苏轼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子规鸟在这首词里烘托了苏轼伤春、惜春之情。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流传广泛的名句,与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成为不怕老、不服老的强烈自信的宣言。
十、《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宋: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在睡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声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是被子规鸟啼破似的。我乘着华丽的官船沿江出发,两岸的荔枝,红艳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哭泣,泪流满面,打湿了锦衣。从此一别,不知何日重逢。岭南地处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也会稀少。
李师中的这首词上片写临别前之景,下片写离别之情。写景则景色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言情则情真意切、深沉感人。
“子规啼破城楼月“这一句尤为出色,一个”破”字将子规、城楼、月三个互不相干的景物串联连成一体,形成浑一的境界,堪称炼字的典范。
十一、《伤春》
宋:朱淑真
览镜惊容却自嫌,逢春长是病厌厌。
吹花弄粉新来懒,惹恨供愁近日添。
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
眉头眼底无他事,须信离情一味严。
对着镜子,准备梳妆打扮,没想到容颜竟然憔悴得连自己都讨嫌不满。每逢美好春日到来,却总是久病恹恹地打不起精神。
吹花调粉、照镜打扮这一类的事儿,新近也懒得去做,只是无名地增添了许多闲愁离恨。
深怕子规鸟那“归不得也,哥哥”的声声哀啼入耳扎心,更是苦于羞见穿帘入屋的燕子比翼双飞。
眉头眼底,实在是闲来无事,这才相信与那情怀牵系人儿的离别情绪,真是一味稠密难以排解。
这首诗展现了南宋女诗人朱淑真的伤春与离情,女人的心思就是细腻、婉转啊。
十二、《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阳春三月,花落了,花又重开。屋檐下,燕子离去了,它还会回来。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半夜三更依然还在悲啼,它就不相信东风唤不回来。
王令是北宋一位有骨气、有志气、不俗气的年轻诗人,在世仅二十八年。他的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将杜鹃鸟塑造成一个执着追求春天的形象,借此抒发自己留恋春天、希望美好的情怀。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这一千古名句,一扫前几首诗里的凄切、哀伤,充满着执着的美感,带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独出心裁,别具一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十二首著名的子规诗词,诗人们赋予了子规鸟如此丰富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极具审美价值的人文精神。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著名的像温庭筠的《碧涧驿晓思》:“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陆游的《三月三十夜闻杜宇》:“斗转春归不自由,韶华已逐水东流。子规独抱区区意,血泪交零晓未休。”
好友们,您喜欢哪一首呢?欢迎一起分享、讨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