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什么意思

先讲个真实的小故事,当年可把我感动的稀里哗啦。我有一位朋友,他暗恋一位女生,可是从不告白,女生也就不知情。两人一直以一种至交好友的身份相处。后来女生有了意中人,他就帮着出谋划策,追求幸福(当然,此时的他心中流泪)。直到女生结婚了,生子了,他在心中却仍然放不下,可又不想去破坏别人的家庭。他不敢在女生的每条朋友圈点赞评论,只能装作偶尔关注。在得知女生升职加薪,或伤心难过的时候经常是买了车票就往她所在的城市跑,可往往装做是出差到那儿。一晃多年过去了,再遇到他时,他也已经娶妻生子。问他还在乎吗?他说现在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虽然还是会去关注她的微信朋友圈,获知她的喜怒哀乐,但是,再也不会跑去见他了。就像是老子所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了吧。我真心为他感到高兴,这段暗恋伴随着太多思而不得的痛苦,他终于是决定放下了。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现代版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从字面浅显的解释就是,鸡啼声,狗吠声,都可以互相听得到,也就是明白对方境况,但是却老死不相往来。

再举个例子:现在城市中,大家大都生活在单元房中,即使面对面邻居,往往也是不认识,不来往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往往用来说明邻里之间那种陌生,人情淡薄的状态。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熟知“老死不相往来”这句话,那么它最早出自哪里?做什么解释呢?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原文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认为相邻的两个国家的百姓彼此可以望见,两国的鸡鸣狗叫声都可以互相听见,但各自吃自己国家丰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各过各的,没有来往。直到老死都不发动战争。老子向往这样一种原始的纯朴风气。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什么意思

 

有些人对这句话很不赞同。觉得在当时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给出的这幅画面太过理想化,是一种远远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当时的任何一个国家想自给自足、独善其身都是不可能的;再说到现代,不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国家发展,现在讲究的都是加强交流,团队合作。清朝的闭关治国导致的落后就是这句话的最佳反面例子。

但是,另有一些人对这句话却很欣赏。认为人们扎堆在一起,为了占有更大面积的住房、更豪华的车子、更有意思的玩具、更聪明的大脑、更多人的崇拜,挤破头挖空心思地竞争。即使你战胜了大多数人,站到了顶层就一定幸福吗?站在塔尖,虽说可以饱览更远的风景,但除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还有巨大的风险,你也许很快就会被一个更强的人打倒,拉下去,摔个粉身碎骨。终究也是惶惶不可终日的。还不如任世界纷扰错杂,我独守宁静之地,过简单的生活,岂不也好。

那么老子的本意是什么呢?为了避免断章取义,让我们联系整章来看看。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什么意思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什么意思

 

接下来逐句解释一下:

小国寡民:怎样回复到纯朴的世界呢?应该像百姓很少的小国家一样,大家都过着纯朴和谐的生活。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在小国中,假使有一些人的才干超群,能在十人甚至一百人中脱颖而出,也用不到他的才华。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这个时候,百姓安居乐业相处无事,就会尊重自己,也不想到处搬家了。

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这个时候,虽然有船有车,也没有人争先恐后,想去乘坐。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就是有武装的兵器,也不知道要放在那里。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使人民回复到自然纯朴的状态就会觉得安乐,风俗习惯都觉得乐趣。

邻国相望,鸡犬之音相闻:与邻近的邦国互相远望,都觉得友好,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觉得谐和。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时候,人民生活满足,生活到老,也没有怨言,不想互相交往,更不想搬家了。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什么意思

 

读读整章,我们可以知道:老子描绘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的场景。而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场景。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信息闭塞,只要翻过一座山,可能就不知道谁是谁了;但我们现在信息如此发达,只要打开手机、电脑,全世界的信息你都可以获知。

所以要理解这句话,必须要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不是指我们现在所处的实际,而是指当时老子讲出这句话的实际。你如果真的觉得2000多年前的东西,能够解决我们现在的实际问题,那才是最为荒谬的。

而对于当时的他们而言,任何一种学说,实际上都是为了解决面临的现实困境的一种尝试。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什么意思

 

老子所处的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特别是许许多多的小国被吞并,战争的频繁带来的便是百姓的大量伤亡,其中的血腥是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难以想象的。

老子是很牛逼的,在当时,他已经意识到:当国家很小,甚至都够不成国的时候,人少,不相往来,就没有利益相争。当它开始发展壮大,形成了几个大国,人们难免不会滋生扩疆占有的想法。国家一大,人民需求的利益也增大,人与人之间避免不了竞争,国与国之间避免不了战争。而此时,人性里的恶就会显露出来。

当然,其实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势。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什么意思

 

当老子看到这种状况的时候,他就开始想着怎么解决?——既然人本身、国家本身之间的争斗性不可消减,那只有将这些大国小化。国家越小,战争规模也就越小,所造成的伤亡也就越小。当真正达到小国寡民的状态时,即便是相互之间的战斗,所造成的伤亡也就会很小了。那么“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就是他提出来的解决途径了。他希望大家都能独善其身,不要有太多的欲望,要拥有内心的宁静。在一个小范围内自给自足,不需要跟别人交易。在小国寡民的模式中,没有利益往来,就可以避免战争的发生,从而实现安居乐业的目标。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什么意思

 

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其实是老子心中的理想社会的缩影,是他心中最完美的乌托邦。然而以老子的智慧,也必然意识到:历史的潮流不可逆转,要让所有人无欲无求更是不可能的。“小国寡民”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对于老子提出的这个“老死不相往来”而造成的“小国寡民”也是一样的,你是怎么看的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439815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