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揣测纷纷,莫衷一是。其实,我觉得关键处在尾联,因为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对此前的“锦瑟无端”、“庄生梦蝶”、“望帝杜鹃”、“沧海珠泪”、“蓝田玉烟”具有总结的意义,然而,依然神光离合,笔势闪遁,几番曲折。而如此曲折缠绕,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绵绵苦痛。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惘然”是锦瑟一篇最后的定音鼓。
到底什么是惘然?
我觉得,那是类似失落的时间和价值那样的东西。惘然是一种失落的情绪。死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失落作为寻找的一部分相伴。所谓失落?就是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尚未到来,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彷徨,这就是惘然,灵魂失去归依的怅惘。
假如这份怅惘与爱情有关,那必定是在寻找一个人,这是爱情中最迷惘的境界,不停的找呀找,山南海北,年华老去,仍然在寻找,像在寻找一生的一个谜。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幽伤要眇,往复低徊,锦瑟之诗中这份深情苦意,极尽哀怨,缠绵悱恻。也许,这份怅惘与爱情无关,试拟一个情景:春日良辰而人却置身天涯,置身天涯又逢日斜时分,走在晚风中,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天下,晚霞红满了天,气象万千。独立晚照之中,这时忽然就想掉眼泪,无关爱情,无关心情,就是无端的满怀苍凉。再拟一个情景:明月小窗,夜凉如水,午夜梦回,怔忡惝恍,一时间不知是什么让自己惊魂起坐,然后在蓦然闪现的意识中爬梳搜罗、寻寻觅觅,却只发现那荒寂空无的真相,于是怅惘茫然,挥之不去。
只有很年轻的时候,才会那样痴地去爱一个人,不停地寻找寻找。只有向内发现了自我的深情,才会向外发现天地万物的含情。如此情怀,岂待日后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什么是惘然?是那种未曾得到就如同已失去了千百次的感觉。真正触动心灵和灵魂的且不能长厢厮守注定要失去的人和事,在经历过程中就已然依依不舍,满怀留恋,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这种惆怅其实饱含了生命的热情,是我们这个生命体对自己生命的珍惜,对自己所爱的事物的追求。任何一种深情到了最后,都是缠绕的状态,在知道与不知道之间,在了解与懵懂之间的非常暧昧的状态,就是惘然。这种生命的热情,不见得会被人看到,也不见得会被人懂,不见得被别人珍惜,自己珍惜就好了。你曾遇到过,你曾为之尽己所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足够了。人的生命里有一种能量,它使你不安宁。说它是欲望也行,幻想也行,妄想也行,总之它不可能停下来,它需要一个表达形式。这个形式可能是革命,也可能是爱情,可能是移山填海,也可能是写一首诗。只要这个形式和生命能量吻合了,就有了一个完美的过程。在没有找到或失去的时候,只有内心的冲突和迷惘。
总有一天,那种热情和能量会退潮,不再需要寻找一个出口了。不再如年轻时,激烈地要找到喷火口,要找到这种热情的表达形式。青春中的一个关键的情感就是迷惘。也可以说,迷惘,是无处寄放的青春标志,以及青春本身。青春是什么?青春是那些容易折断的岁月,青涩、脆弱。青春是什么?青春是那些丢失在人生路上的情节,生动、多彩。后来,风过,霜过,伤过,痛过,坚持过也放弃过,有时昂首俾睨,有时把头埋在沙堆里,那些迷惘的岁月,那些提着灯笼搜寻自己影子的岁月,都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你不再惘然的时候,也就不再具有生命的热情与执著了。
其实生命的意义不是我们能了解的,生命的意义之大使得这个密码不是我们能轻易解开的。我们来到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确定好了的,无法去改变了。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感动、迷惘这些,却都是可以无限的。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若失也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