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成语:“危言危行”是危险言行吗?许多人都用错了!“危言耸听”是说大话吓人,“危言危行”是危险言行吗?危言耸听是说大话吓人,“危言危行”是危险言行吗?许多人都用错。
何谓成语?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谓成语。多数成语系来源于古汉语,其背后还会有段传说或故事。但是,由于时代久远,有些成语往往会被人误读。比如,抗战题材的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中的小鬼子黑滕规三,就是最爱滥用成语的奇葩。
比如,“警备队投奔八路,还搭上几个皇军,很让我‘兔死狐悲’”“石青山这次‘近在咫尺天涯’,你们却没有抓住他!这让我拿什么向司令部交差!”“你们这不是‘此地无银二百两吗’?”“他是不是‘曹操进曹营,一言不发’?”一个小鬼子把成语,竟说成了“金句”,是够搞笑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错用成语之事也属平常。有个成语叫“危言耸听”,意思是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危”的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指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后引申为“在高处而畏惧”。“危,在高而惧也(许慎《说文》)。”这里所谓的“危言”,就是吓人的话、耸人听闻的言论。
关于“危言”,还有个小故事。说的是,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古人虽然没有电脑手机,但是,光光嘴皮子就比现代人玩得“花哨”。这几,三位闲汉坐下来无所事事,就相约着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斗才。三位都是才思敏捷之人,所说“危语”还真有些意思——
桓玄说:“矛头秫米剑头炊。”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矛和利剑的尖头当米煮饭吃。
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过百岁的老头悬挂在枯萎的树枝上。
顾恺之说:“井上轱辘卧婴儿。”这句话的意思是井上的轱辘容易滚动,婴儿躺在上面非常危险。
这三种情况,都够“危险”的。后人就把这种夸大现实、吓唬人的话,叫做危言耸听,与之意义相近的成语还有“耸人听闻”、“骇人听闻”等。如今,“危言耸听”是个常用成语,常常会被引用,诸如“有些相士喜欢危言耸听,藉机敛财。”“有些人老是喜欢制造不实的消息,危言耸听,真是可恶极了!”“他说的那些话,根本就是危言耸听,不足采信。”等等。
字面上与“危言耸听”相近的,还个成语,叫“危言危行”。如果按照上述理解,“危言危行”就是危险的言行了,其实,这样理解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危”是个多义字。
其义一,为不安全:如危险、危殆、危难、危如累卵等。
其义二,为使人恐惧、忧惧:如人人自危、危心(心存戒惧)、危怖(恐惧不安)、危悚(危悰,危惧)等。
其义三,为威胁、摧败:如“能危山东者,强秦也(《战国策·齐策一》)。”
其义四,为败亡、灭亡:如“魏必危(《战国策·秦策四》)。”
其义五,为怀疑、疑虑:如“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吕氏春秋·明理》)。”
其义六,为损害:如危害、危及。
其义七,为高的,陡的:如危石、危樯等。
其义八,为使人惊奇的:如危言耸听。
其义九,指人临死:如病危、垂危等。
最后,“危”字还有端正、正直之义,如“正襟危坐”。“正襟危坐”的意思是,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出自《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危言危行”之“危”与“正襟危坐”同,意思是说正直之言,保持正直的品格。“危言危行”最早出自《论语·宪问》:“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上文中的“危”,意为“直,正直”;上文中的“孙”(xùn),通“逊”。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告诉人们,当朝政清明的时候,我们的言语和行为都应该正直;当朝局动荡、社会不安的时候,人们的行为更要端正,但在言语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要谦虚谨慎,要有分寸。宋朝的尹焞就曾说过:“君子之持身不可变也,至于言则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孔子这是在教导我们为人处世之道。
现在明白了吧?“危言危行”是个充满正能量的褒义词。如陈寿的《三国志·魏书·杜畿传》中就有句云:“当官不挠贵势,执贫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如用“危言危行”造句,可这样来说:“身为公职人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
“危言危行”往往会被人容易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你此前的理解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