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摘要:
苏东坡参加科举考试,考官欧阳修觉得他的文章写得太好 ,可是文章里面用了一个尧帝和掌刑罚的皋陶争论用刑是否应当宽厚的“典故”,连欧阳修都没看过。他又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没看过,便私下叫苏东坡来问一问,没想到苏东坡大方承认这是自己临时瞎编的。一时间苏东坡这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故事在一起京城被很多读书人拿来开玩笑,也算是当时的一个美谈了,这个典故虽然是苏东坡临时瞎编的,但是在文章里用得恰到好处,欧阳修刚开始评卷的时候还以为是自己的得意弟子曾巩写的,为了避嫌特地给他判了第二名。皇帝在考察他以后一度说自己为子孙们 找了个宰相。后来他也用实力证明,他的确是一个千古无二的大才子。
故事解读:
这个故事描绘了苏东坡在科举考试中的表现和他在文章中使用创新性典故的聪明才智。以下是对这个故事的解读:
首先,这个故事展示了苏东坡的才情和机智。他能临时瞎编一个典故,并将其运用在文章中,这表明他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他的勇气和诚实也值得称赞,他大方承认自己瞎编的典故,这表明他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具有坦诚和真实的品质。
其次,这个故事也描绘了欧阳修的公正和谦虚。尽管他一开始误认为文章是曾巩写的,并为了避免偏袒而给了第二名,但当他了解真相后,他并没有改变结果。这表明他在评判时非常公正,不受偏见和主观意见的影响。
最后,这个故事还表现了皇帝对苏东坡的高度评价和信任。皇帝在考察苏东坡后,认为他可以为子孙们找到一个宰相,这表明他对苏东坡的能力和潜力的认可。后来,苏东坡也用他的实力证明了皇帝的判断是正确的,他确实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华的人。
这个故事的整体寓意是:才华、创新、公正和信任是实现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些品质在苏东坡和欧阳修身上都得到了体现,这也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