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雅俗共赏

其实关于雅与俗的讨论,自古就有,并且涉及到诸多方面。以扇为例,小编在写关于扇骨的文章时常引用《万历野获编》里的语句:“凡紫檀、象牙、乌楮,俱为俗制,唯以棕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其面重金亦不足贵,唯骨为时所尚。”这里明代的沈德符就将扇骨的材质分出雅与俗。那么关于扇文化,什么是真正的雅,什么又是俗,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雅俗共赏

认识雅、俗,先从其本义开始。雅的官方释义是“标准”,我们一般理解的“雅”实际是高雅的意思,从字面上并不难去理解,高出标准称之为“高雅”,也就是所谓的有格调。而俗的官方释义是“风俗,习惯”,我们通常理解的“俗”实际是低俗的意思,字面上的解释也十分合理,低于日常习惯,为大众不齿,即是“低俗”。明确了这两个概念后,我们抛开高低不论,再来探讨雅俗这两个字,其实就是去深究小众和大众的问题。

什么是雅俗共赏

扇文化,或者说任何一种文化最原始的起步状态一定是“俗”,也就是追求实用性。远古的人最开始创造扇的目的是用于遮阳挡风,因为有挡风这样的需求,才产生了扇,那时的扇就是一种纯粹的供需关系下的产物,也没有任何人会赋予它文化内涵这样的东西。那么后来是一种什么样的契机使得扇成为了一种文化?其实是贵族的兴起。

什么是雅俗共赏

最早的雉尾扇就是一种彰显身份的用具。《周礼》中有记载帝王以冰消暑,取冰消暑劳民伤财的问题姑且不论,但另一个方面至少说明古代已经有类似于空调的理念,对于帝王贵族而言,扇子扇风取凉的作用从那时就相对弱化,自此扇被提升到了文化的层次而使用。到后来出现羽扇,不久前盛风一篇关于羽扇的文章曾指出过,羽扇在汉末时期成为了身份的象征,是当时权贵们的一种固定装束,成为了衡量人身份的一个标准,那时起扇文化可以算从大众的“俗”转变成为了小众的“雅”。

什么是雅俗共赏

除了蒲扇等一些廉价的扇种,扇几乎一直是作为一种小众的文化存在于中国古代,因为一把扇的制作涉及的成本太高,普通百姓很难负担得起。单以折扇举例,一把精品折扇从选材到最后成扇,无论是时间还是人力、物力所需都十分庞大,如果碰上讲究的制作者或者购买者,期间所需的心力更是成倍增长。所以,现在查询很多典籍,大部分的扇子都起源于皇室或者贵族,随后慢慢被民间所效仿,继而成为风潮。于是又完成了“雅” 向“俗”的转变。

什么是雅俗共赏

到民国初期,社会的文化发展到达了一个井喷的时期,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整体都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准,此时,扇文化的发展也到达一个巅峰的时期,因为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使得原本小众的“雅”变成了大众的“雅”,到这个时候,其实扇文化俗跟雅的界限已经很难区别,高欣赏水平下催生的产品也是高品质的存在,即是是普通的玉竹扇也日臻讲究,大众和小众相融合,也就不存在雅与俗了。

什么是雅俗共赏

到今天,实则把扇文化重新拉回“俗”的层面的就是当年遍布大街小巷的劣质旅游扇。扇作为一个景点景色的载体被购买收藏本身是不存在问题的,但问题在于这样的扇子普遍不甚讲究,乃至于粗制滥造,慢慢地在大众心里形成了扇子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概念,于是把扇又重新定位到了“俗”的层面,实则在书画家一类的人群中,扇依然是一种“雅”的代表,只是真正的好扇呈现在大众眼前的契机少,没有能够纠正大众的观念。

什么是雅俗共赏

其实,本来就不存在雅跟俗的对比概念,雅俗是人自身认知的一种蜕变产生的结果,真正好的东西是能够做到雅俗共赏的,在真正懂的人眼里,也从没雅俗之分,只有喜爱与否。

“不忘初心,与扇为伍”。失落的文化,我们共同一一找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441333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