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十大武将排名

战国时期是一个战火纷乱,马喑嘶鸣,民不聊生的时代;也是一个诸子百家,万花齐放,文以化之的时代;更是一个纵横捭阖,避而趋之,述而不著的时代。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能改变时事。

战国时期的君王、谋臣、将军、美女、商人、平民都以自己的方式造就了那个伟大的时代,谱写人生的传奇。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战国历史上十大著名武将,我们一起来看看呗!

注:本文章的排名为非正式排名,仅供阅读。

战国十大武将排名

十、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司马错,他是秦国的三大干将之一。

或许很多人不清楚司马错是什么人,司马错何许人也,在历史上似乎也鲜少被提及,在秦国名将里只听说过白起,王翦的大名,不知道司马错是何人,而且居然还和白起、王翦成为秦国的三大名将。

司马错是一个容易被人忘记名字的军事大家,他是那个善于奔袭的兵家大将。那个商鞅推荐给秦王的函谷关守将。那个为了秦国边境不惜和楚国大打一仗的秦国上将军。司马错甚至觉得秦国可以没有自己,却不能没有张仪。

稳、准、狠是司马错的性格,这也是他擅长的战术,运筹帷幄之中,一场战争的胜负已定。东伐西讨,战功卓著的司马错,被人津津乐道却是舌战张仪的故事了,这是一段在战国史上著名的辩论,众所周知,张仪的口才是出了名的,而他居然被司马错说得哑口无言,也能够看出来作为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杰出的纵横家的影子。关于这一点,《战国策·秦策一》和《史记·张仪列传》均有记载。

巴蜀相攻,秦惠王对攻打巴蜀之事,举棋不定便召集群臣商议,恰好这个时候韩国司马错欲伐蜀,张仪主张先攻韩,解除当务之急,而司马错则坚持要攻打蜀国,以此推动秦国的发展和扩张,而事实证明司马错的想法是正确的。

司马错的一生只打了两场大战,一次是灭蜀之战,一次是攻楚之战,虽然两场战争看起来都很平凡,甚至在史书上没有什么记载。而伐蜀攻楚,这两件事是连在一起的,因为得到了蜀国,楚国也就是囊中之物了。

最后,秦国还是采取了司马错的言论,并且攻取蜀国,由司马错亲自率军攻打蜀国,在春秋时期司马错攻打蜀国的这场战争并不是很受重视,与战神白起相比,他的两次战争没有什么突出的优势,而这次攻打蜀国的优势,在很多年以后才凸显出来,于是当时人们对司马错并没有很深的印象。

实际上,司马错极力劝说秦王攻取蜀国是极有道理的,因为如果攻打韩国并且挟持周天子,不仅不会得到诸侯的认可,反而还会让众诸侯感到反感,从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因此,攻取蜀国才是上策。

战国十大武将排名

九、乐毅,魏国名将乐羊后代。乐羊葬于中山国灵寿(今河北省保定市),后中山为赵所灭。乐毅有贤才,好兵法,甚为赵人器重。赵武灵王时期的沙丘之乱以后,乐毅离赵而至燕,被任命为亚卿。建议燕昭王联络赵、楚、魏等国共同对付强齐,遂被派往诸国行合纵之事。

公元前284年,乐毅统率赵、秦、韩、魏、燕五国之兵伐齐,大败齐军于济西。此后,乐毅与韩、秦两国之兵回国,魏入略宋地,赵得河北地,乐毅独率燕国军队追逐败逃的齐军,直至齐都临淄。攻占临淄之后,尽取齐国宝物、财物、祭器运往燕国。燕昭王大喜,亲至济上劳军,乐毅被封为昌国君。

乐毅留居齐地5年,接连攻下齐国70余城,皆改为燕国郡县,独莒、即墨两城未下。燕惠王立,田单施反间计,使燕以骑劫代乐毅。乐毅畏诛,以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遂亡入赵,被封于观津,号曰望诸君。燕在齐之军队败北之后,燕惠王复召乐毅,表示不忘其功,乐毅回应以《报遗燕惠王书》:“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燕惠王封其子乐间为昌国君。乐毅遂沟通燕赵两国联系,被燕、赵任命为客卿,再无作为。卒于赵。

乐毅子乐间、宗人乐乘(封武襄君)均为赵将。孙乐卿号华成君,后人有乐瑕公、乐臣公等。

战国十大武将排名

八、赵奢(生卒年不详),封号马服君,战国后期赵国名将。

赵奢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年-前299年在位)到赵孝成王(前265年-前245年在位)时期。其早年为管理赋税的官员,卓有成效。

惠文王十九年(前280年),赵奢被任命为将军,他带兵攻取了齐国的麦丘(今山东商河县西北),开始了早期的军事生涯。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年),秦军派重兵围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任命赵奢为将,率军往解阏与之围。赵奢率军仅两日一夜即抵达距离阏与50里处设伏,首先抢占北山高地,出其不意,大败秦军,解阏与之围。赵奢因此功被封为马服君。

赵奢为将时,以出奇制胜而闻名,与廉颇、蔺相如同位。他提出“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成为兵家名言。

曹操曾评价赵奢说:“苦者赵奢、窦婴为将也,受财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

战国十大武将排名

七、蒙恬(?~公元前210年),齐人。秦朝著名大将。刚毅忠信,治军严整。曾率重兵抗击匈奴,威震边关;又曾亲督修筑万里长城,名播朝野。他克尽职守,为秦王朝的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蒙恬是将门之后。其祖父蒙骜战国后期自齐国投奔秦昭王,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起,为秦将,功绩累累;其父蒙武,是秦朝的裨将军,率部攻楚,擒过楚王。蒙恬少时受家庭影响,酷爱兵法武艺、刑律文学。他曾学过狱法,并做过狱官。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赢政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开始实行中央集权统治,调整、任用一批文武官员。蒙恬正是在这种时候,由于显赫的家世,而被选拔任用为秦将。率军之后,蒙恬注重整顿军纪,训练士卒,研习兵法,提高了所率军队的战斗能力。不久,他奉命率军攻打齐国残部,指挥果敢,士卒效命,结果大获全胜。还朝后,蒙恬被拜为内史。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不仅深受秦始皇的赞誉,也在军中赢得了赫赫盛名。

从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到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3年)的近12年间,是蒙恬才华横溢,功业卓著,倍受恩遇的一段黄金时期。秦朝建立不久,赢政便派蒙恬率30万大军,出征北部边域。这次征战,使蒙恬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他谋略得当,敢出奇兵,率军勇猛冲杀,击退了匈奴贵族军队的进攻,收复了灵州、胜州等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接着,受秦始皇之命,会同文武官员,在北部边域修筑长城。蒙恬率部征集民工和原材物料,连年累月,突击施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从临洮到辽东长达万余里的长城工程。使这个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血汗的伟大建筑,从此巍然屹立在神州大地上。秦长城建成后,蒙恬率部镇守边关10余年,边防整肃,边境晏然,他的威名,也始终震慑匈奴。由于功勋卓著,蒙恬极受秦始皇尊宠。其弟蒙毅,也深得秦始皇信任,位至上卿,出入常伴其左右。蒙氏一家,得始皇以“忠信”称之,倍享殊荣。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3年),赢政病逝,胡亥被立为太子,秦王朝的大权实际落入胡亥和中东府令赵高之手。他们得势后,不仅除掉了皇长子扶苏及其势力,而且加紧剪除忠于始皇的文武大臣。秦始皇在世之时,赵高因收买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险些被秉公执法的蒙毅削去官籍。因此,蒙毅就成了他们最先要除掉的人之一。并且,为了将胡亥顺利推上皇帝宝座,赵高还与胡亥策划,要同时将忠于始皇而又握有重兵、威势赫赫的蒙恬置于死地。不久,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皇帝,马上下诏、派使将蒙毅杀死。当时,蒙恬作为边将正驻守阳周,胡亥、赵高担心他起事,派使日夜兼驰尽速前往,令其自尽。蒙恬闻讯,悲愤交加。他开始仍想感化来使,向其力陈了蒙氏三代忠贞事秦,自己如今握有重兵30余万却仍不怀二志的忠信之情,并借古时周成王对周公旦始疑终信的故事,印证蒙氏宗亲世无二心,只是受奸佞陷害等是非曲直,希望皇帝明察。但这一片赤诚,却不可能打动一意要除掉他的人。蒙恬喟然叹道:“我什么地方得罪了苍天,竟让我无过而死?!”最后服毒自尽。

战国十大武将排名

六、廉颇(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后为赵括所取代,致使长平之战惨败。九年后,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老死于楚地,入葬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享年84岁。

唐德宗时,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赠临城伯,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战国十大武将排名

五、王翦简介:战国时秦国名将,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出身于世代将门,少年时喜爱兵法,青年时投入军旅。公元前235年,秦王嬴政任用王翦为大将领兵攻赵国,大败赵军,攻陷九座城池。秦王政十八年(前229),他再次奉命攻赵。赵国名将李牧领兵迎战,双方相持不下。

王翦于是一面提议言和,又一面收买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离间之计,散布流言说李牧要降秦,使赵王撤换了李牧。三个月后,王翦发兵猛玫赵军营垒,赵军大败,赵国都城被秦军攻占,赵王当了俘虏,赵国的疆域变为秦国的邯郸郡。公元前227年,王翦领兵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军。

燕太子使荆轲刺秦王未遂,秦王又增派大军支援王翦,秦军攻占了燕都城蓟城,燕王喜逃往辽东,燕蓟之地为秦所有。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国准备南下攻楚,秦将李信口称只需二十万人马就可平定楚地,但王翦却认为需要派出六十万大军。秦王认为王翦年老胆怯,未听取他的意见,派李信、蒙武率军二十万人攻楚,在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与楚军交战,秦军大败。

秦王得知攻楚失利,便亲自到频阳去访王翦,请他领兵玫楚。王翦对秦王说,大王要用臣领兵,就非派六十万大军方可,秦王立即答应。当王翦领兵出发时,秦王为他送行到灞上。王翦向秦王提出要求,请赐给他田地和房子,以作为自己养老和子孙基业。有人问王翦为何此时向秦王求赏赐?

他说,我手握重兵,此时求赏赐以表明我绝无反叛之心,可以消除秦王对我可能产生的猜疑。王翦领兵来到楚国边界,楚国组织四十万大军抗秦。王翦扎营不进,任凭楚军挑战,他坚守不肯出战。双方相持一年之久,楚将项燕松懈下来,同时楚军粮草不足,便拔营东归。

此时,王翦看准了机会,挥兵向楚军发起猛攻,楚军溃败。秦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县东〉,全歼楚军,逼得楚将项燕自杀。淮河南北变为秦国所有。公元前223年,王翦率兵攻入楚国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俘楚王。接着,秦军在王翦指挥下,马不停蹄地渡过长江,占领了吴越之地。

第二年,王翦便平定了楚国的属地,统一了长江流域。秦在楚地设南郡、九江郡和会稽郡。王翦得胜班师回到咸阳,秦王为他举行庆功宴会。会上王翦便向秦王要求告老还乡。此后,他便回到家乡,过着农耕生活,终老于家。王翦南征北战,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盖世之功。

战国十大武将排名

四、李牧,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隆尧县)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在李牧早年时期,在边关抗击匈奴,长平之战后,回到庙堂,成为抗秦将领,他的一生都维持赵国和平与稳定的路上。不幸的是,李牧没有死在战场上,没有马革裹尸,而是死在政治斗争中,他的无辜被害,令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1、坚壁清野大败匈奴

李牧在边关任职时以战备的状态调整官吏,严格训练军队,改善军队补给,完善军队反应机制。当匈奴来袭时,点燃烽火,第一时间让军民撤回城内,坚守不出。李牧将军十分明白,战争就是此消彼长,匈奴骑兵掠夺不到物品,加之匈奴农业不发达,就会慢慢衰落,如此数年边境地区损失极少。

但李牧的措施,在赵王看来就是消极打仗,于是赵王另选将军驻守。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匈奴每次来犯,赵军即出城交战,屡次失利。赵王只好再命李牧出任原职,沿用李牧的措施,边境地区损失极少。

经过几年的经营、训练,赵军战斗力大为提高,李牧认为歼灭匈奴机会已经成熟。公元前245年,李牧精选战车1300辆,骑兵1.3万人,骁勇步兵5万人,弓弩兵10万人,总兵力约20万人,对匈奴展开攻击。

李牧让牧民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民满山遍野够饮匈奴来犯。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单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2、临危受命力据强秦

公元前234年,秦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杀赵将扈辄于武遂,赵军损兵折将数十万。

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李牧临危受命,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李牧到达战场后,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桓齮认为李牧是学习廉颇,坚守不出,于是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李牧早知道秦军是想引诱他出战,还是坚守不出。等到桓齮进攻肥下时,秦军营地空虚,李牧抓住时机,果断出战,一举捣毁秦军大营。待桓齮回救大营时,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经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此战李牧因有功被封为武安君。

3、受谄于内惨遭冤杀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翦率主力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共领兵几十万进围赵都邯郸。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倾全军抵抗入侵秦军。

李牧带领赵军进行艰苦奋战,与王翦对峙长达一年的时间。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取胜,遂禀告秦王,再行反间故计。大战胶着之时,王翦想到了长平之战中诬陷廉颇的郭开,于是王翦派人重金贿赂郭开,说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昏聩的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委派宗室之人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等到赵葱去接任时,李牧不同意,他知道一旦换将战争将彻底失败。赵王知其不从后,更加确定了李牧要投敌叛国,于是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

公元前228年,王翦乘势急攻,大败赵军,平定东阳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

战国十大武将排名

三、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子百家鬼谷子的弟子,辅佐齐国两次击败魏国。相传,孙膑学成出山的时候先是去投奔在魏国做将军的庞涓,结果被庞涓所害,双腿俱断,靠着装疯卖傻逃到了齐国,此后才发生了田忌赛马、围魏救赵等历史故事。那孙膑是什么样的人,在历史上是怎么死的?

孙膑是什么样的人?

孙膑的先祖原姓陈,是陈国人,在齐为官时因伐莒国立功,被当时的齐国君赐予孙姓,分封在乐安。后世子孙孙武为避开齐国的内乱出逃到吴国,孙武就是助吴练兵伐楚之后又隐退著书的兵圣孙子。孙武之后再传数代乃有孙膑,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两人皆是兵家杰出代表。

孙膑出身于山东阳谷一带,年少之时与庞涓一同师从鬼谷子,下山之后在魏国被庞涓所害,遭受了膑刑致使双腿残疾,靠着装疯侥幸逃得一命,之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成功逃到齐国。

孙膑至齐,被齐威王拜为军师,辅佐训练齐军。

公元前354年,赵国都城邯郸被魏军包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领兵救赵,孙膑为军师一同随军前往。孙膑向田忌献策,率齐军直驱魏国首都大梁,围赵魏军不战自退,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典故“围魏救赵”。田忌依计行事,果然在桂陵以逸待劳大败魏军,还俘虏了魏军大将庞涓。

公元前342年,齐国与魏国再度开战,田忌用孙膑“减灶”计策,引庞涓轻骑追赶,在马陵埋伏魏军,庞涓身死,魏军再败。经此二战,齐国声威大震,得以称霸中原以东,有成就霸业之象。

孙膑因出色的军事才能,被后世王朝立庙供奉,享受香火朝拜。孙膑著有《孙膑兵法》,是后代兵家必读之经典。

历史上孙膑怎么死的?

马陵之战齐军大胜后,孙膑向田忌献计“兵发齐都临淄”一举控制首都发动政变,铲除老对手邹忌,执掌齐国大权。可惜田忌没有采用孙膑的大计。

故事大概如下:孙膑向田忌进谏:“将军你想要做一番更大的功业吗,将军不应该回到齐国解除武装交出兵权。现在只要让那些军中老卒把守齐国都城临淄西南方向的险要之地,此地地势险要,只能蜿蜒小道供人通行,就算是疲弱的老卒守卫此天险也能以一当十,守住此处万无一失。之后将军只需带领大军直冲临淄,定能一战而破,临淄入手,将军大业可期,齐国的大权就由将军来掌握了。若不然,将军归齐卸甲必为邹忌所害。”

田忌拒绝了孙膑的这个建议,若是孙膑知道后世的一句名言必定脱口而出“竖子不足与谋”。

田忌归国之后,果如孙膑所言。邹忌派遣心腹冒充田忌的臣属上街占卜,“询问田忌欲图王业,吉凶如何”。遭此陷害田忌百口莫辩,为防遭到齐威王的猜忌杀害,田忌只得出逃楚国。

孙膑也跟随田忌一同逃到楚国,在江南之地潜心著书立说。就在这段时期,孙膑完成了之后流传千古的《孙膑兵法》。

齐威王亡逝后,齐宣王登位,召田忌归齐辅政,孙膑又跟随田忌回到了齐国,在献上联合燕赵对抗强秦的计策后便辞官隐退,专心授徒立书,逝世于故地。

孙膑这位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早年惨遭同门迫害留下了终身的残疾。不过孙膑身残志坚,逃到齐国后得到重用,于战场上击败杀掉了庞涓,不仅一雪前耻,还为齐国称霸东方奠定了基础。孙膑晚年著书立说,善终而逝,留下《孙膑兵法》名传后世。

战国十大武将排名

二、白起(伟大的军事统帅、歼灭战大师)

人物简介:白起(约公元前315年—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穰侯魏冉,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白起在伊阙之战中,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

白起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因白起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白起被赐死于杜邮。

白起一生有伊阙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等辉煌胜利,《千字文》将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作战特点:白起生平七十多战,没有败绩,杀敌百万余,功盖千秋。其作战有四大特点:一是不以攻城为目的,而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思想;二是强调追击战,穷追猛打;三是重视防御工事,诱敌出击,然后构建筑垒阻敌;四是精确推演敌我双方实力,国力和兵力,应敌措施。最后一项,算是庙算,通过计算分析,估算自己的胜算。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可见,将帅的智慧谋略在战争中是何等的重要。

战国十大武将排名

一、兵家亚圣——吴起,卫国左人氏,战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

吴起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在内政及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与孙武并称“孙吴”,著《吴子》兵法。

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吴起出生时家里很富有,早年外出求官不成却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被乡邻讥笑,诽谤。他一怒之下杀了三十多个讥笑诽谤他的人逃出了卫国。在和母亲诀别时咬着胳膊和母亲说:“我如果做不了相卿就决不回卫国”!后来吴起拜曾申(孔子弟子曾参的儿子)为师学习儒术。

由于母亲病逝吴起没有奔丧,曾申认为吴起不孝,与之断绝关系,吴起弃儒从兵。

吴起到鲁国,适逢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弱小很害怕,想任用吴起,但由于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而不敢用,吴起渴望功名成就,于是就杀死了妻子表明自己心不相齐(吴起的这个做法为人所诟病)。

吴起领军大败齐军,由于鲁国弱小害怕木秀于林,又有人向鲁元公进谗,遂辞谢吴起不授予官职,后吴起的主公季孙氏被杀,吴起离开了鲁国,听说魏文侯贤明,便前往魏国投奔了魏文侯。

魏文侯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很会识人,认为吴起的用兵司马穰居都不能比。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命他攻克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筑城。次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而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加以防守。在与秦军作战期间,吴起从不自视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树叶遮盖身体来躲避霜露的侵袭。魏国全部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由吴起担任首任西河郡守。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继位。

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吴起以少胜多,大败50万秦军。

公元前387年,魏武侯以吴起为将,率军讨伐齐国直至灵丘。魏武侯九年,吴起遭到王错的谗害,受到武侯的猜疑,于是离开魏国,向南投奔楚国。

楚悼王得到吴起后,升任令尹。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吴起总结了李悝在魏国变法的经验,深知法治的重要性,故他在变法中制定法令,公布于众。为使思想认识和舆论一致,还禁止纵横家进行游说。同时,吴起还着手整顿吏治,杜绝权门请托之风,廓清吏治。要求官吏公私分明,言行端正,不计较个人得失,立志为变法的新兴政权效力。裁减冗官,选贤任能,罢除无能无用之辈。徙贵族于边境,以实广虚之地。经过变法运动,楚国经济、军事等方面得到一定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尤其是在军事上,主要表现为:向北伐魏救赵,收复了被三晋占领的陈国、蔡国故地,将势力扩展到黄河岸边;向南,平定百越,疆域拓伸至江南,占有洞庭、苍梧之地。此外,其变法的思想和理念,也间接地影响了秦国的商鞅变法。

然而,吴起变法触动了权贵集团的利益,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旧贵族发动叛乱,包围王宫,用乱箭射死了吴起,变法运动宣告失败。楚肃王继位后,按律法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441509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