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春歌 原文及赏析

咏梅古诗词赏析(4)

子夜四时歌.春歌 原文及赏析

 

子夜四时歌·春歌

(其二)

南朝·梁 萧衍

兰叶始满地, 梅花已落枝。

持此可怜意, 摘以寄心知。

 

《子夜四时歌》为汉乐府旧题,萧衍仿乐府旧题作《子夜四时歌》十六首,其中《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各四首。此诗是《春歌》第二首。

“兰叶始满地,梅花已落枝”,春天,万物萌生。泽畔兰草绽出葱绿的嫩叶,而路边的梅花纷落,梅子已然挂于枝头。在这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季节里,一位少女来到了泽畔。

“持此可怜意,摘以寄心知”,“怜”就是爱。在这里,“兰”与“梅”都不是单纯的景物,而各有其深层的含蕴。古人所谓“兰”,即泽兰,是一种气味芳香的植物,女子用之洗沐,故有“兰汤”、“兰泽”之名,用以涂壁,因有“兰室”、“兰房”之称。兰是美好的象征,而多与女子相关。汉末古诗则以采兰而引出怀人之意。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古诗十九首》)。汉以后,“兰”在文人作品中成为一种传统的意义以比喻美好,以代“思念”。

而“梅”是具有民俗意义的物象。早在《诗经·召南·摽有梅》中就有“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的吟唱,女子看到梅子成熟纷纷落地的过程,联想到自己青春易逝,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对象,就由梅子起兴,唱出自己焦急的心声,希望有男子赶快来求婚。这首诗所表现的是古代女子抛果定情的风俗,而在这种风俗中,梅与女子之关系尤深。此时此刻,少女正怀着无限的思恋、抑制着深情的呼唤,采折着兰草和梅枝,打算寄给那远方的心上人儿。这,正是一个怀春少女的心事——既深切、又羞怯,既温静、又焦虑,这一切如此的交织复杂,若不是一句包蕴无限的“可怜意”,又怎能形容得尽?

 

梁武帝萧衍(公元464—549年),字叔达,南北朝时期梁政权的建立者,在位48年,是南朝诸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统治初期,萧衍改革前朝积弊,但是对门阀贵族却采取放任其发展的态度。在位晚期时,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公元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谥号武皇帝。他很有诗赋文才,诗歌创作颇丰,是齐时“竟陵八友”之一。建梁称帝后,经常招聚文人学士,以赋诗为乐。现存诗歌有80多首。他的文学创作,推动了梁代文学风气的兴盛。

(王传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45475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