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最触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其人物形象的感人和思想的深刻。
“氓”是从别处流亡到卫国的一个”抱布贸丝”的农民或者商人,他恋爱时”蚩蚩””信誓旦旦”;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甚至遗弃女子。有人说:“氓”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非常准确。“氓”就是夫权制度的产物,是商人唯利是图的产物。
诗中的“我”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她用情专一、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婚前对“氓”坦诚痴情;婚后安于贫穷,吃苦耐劳,即使遭受“氓”的虐待,依然忍辱负重,勤俭持家;被弃以后,看清“氓”虚伪丑恶的嘴脸,她坚强地踏上了回家的归途,即使兄弟讥笑也无所顾忌。这是一个从清纯少女、忍辱的妻子、坚强的弃妇的转变。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春秋时期生产力落后,妇女地位低下,只是丈夫的附庸。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法律制裁、道德谴责。有多少女子在“始乱终弃”中度过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卫风·氓》这首诗就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在以夫权为中心的背景下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摧残、弃妇孤立无援的现实。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男尊女卑、夫权制度的不平,诗中女子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摧残妇女的缩影,因而具有普遍的意义。
《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它真实地呈现了当时的风俗民情。它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在《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双鸩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