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写的山中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诗三百首3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

王孙归不归。

译文:山中送别朋友,回家已近傍晚,关上柴门更觉孤独。等明年春草再绿时,不知朋友能不能再来团聚?

释读:这首诗的译文我很喜欢,我觉得比网上一般的译文都要流畅简练。以前听余秋雨icon先生说过,唐诗虽然不错但是精选三百首就够了。送别诗中这一首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它没有着重写送别的情景,而是把重心放在送别友人后。据《南渡北归》描述,吴雨僧icon曾就文言文与白话文诗歌表达过自己的看法,他觉得那些经典唐诗里很多其实就是用当时的白话文写的。我觉得这首诗也可以作为吴先生论断的例证。这首诗的画面感不是很强,但它的语言足够朴实,明白如话,同时又饱含深情。传统的中国人总是比较含蓄的,送别这件事情肯定也比较难为情。实际上很多西方人怕也是有一点。以前看过一篇英语文章,说是在英国有专门替人送行的人,甚至有人雇人给自己送行。诗人把送别简单的一笔带过,留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朋友愿意到偏远的山中来跟诗人会面。今天的话来说,他或者他们肯定就是够朋友。分别时他们肯定也依依不舍。诗人返回家中心里可能就有点空落落的,并在日落时分,关门的时刻达到顶点。轻柔的“掩”字很好地体现了诗人的留恋。诗的后两句也就跟着很自然的流露出诗人盼望友人归来的心情。送别诗中草是常用的一个意象,柳也用的比较多。柳是留的谐音。只是我一直不大理解为什么用草。李舒同先生《长亭送别》的歌词里面也有草的意象—“芳草碧连天”。白居易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里面也有“远芳侵古道”“萋萋满别情”。结合起来,我感觉是绵延不绝的芳草能一直陪着远行的客人,而送行的诗人,纵是长亭十里,也终须一别。于是诗人便喜欢上了借草送别。突然想起我的一个小学老师,他很喜欢董文华icon的《小草》。或许像歌词里所说“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这样也能带给分别的人们些许慰籍吧。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有路过的高手还请指正。

王维写的山中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456120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