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花落水流红,春去无踪。当一春热闹的花事落下帷幕,时节从热闹转向恬淡,总是令人多少有些伤感。
伤春也是惜时,对于时光的流逝,总是令人依依不舍,所以,多情的王观才会寄语友人:“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红楼梦》里,黛玉荷锄葬花,她伤悼的,不仅是落红难缀,更是自己漂泊他乡的孤苦伶仃。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桃花开在暮春,花期和时节同老,落红无数,有人怜惜,有人无叹惋。
时节有序,花开有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坦然面对,满心欢喜,这才是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就如刘次庄在《敷浅原见桃花》中所抒发的情感那样。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 ——宋 刘次庄《敷浅原见桃花》
简译:
暮春时节,斜风细雨,桃花随着雨丝,纷纷飘零,一半落入污泥中,一半随着溪水漂流。
不知从哪里飞过来一双燕子,衔来几片花瓣,将其放在画梁西处,筑巢相伴,芬芳长驻。
赏析:
宋神宗七年(1074年),刘次庄被赐同进士出身,他曾前后四次在朝中为官,因为其刚直耿介的个性,屡屡得罪权贵,所以每次任职的时间都不长,遭贬流放已经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虽满腹经纶,却才不见用,宦海浮沉,仕途坎坷,刘次庄的人生并不如意,屡次被排挤出京,见惯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首《敷浅原见桃花》作于其谪居江西漕运期间。
敷浅原在江西境内,至于它确切的地理位置,已无从得知,据《江西通志》所载,刘次庄谪居新淦(今江西樟树市)时,曾在东山寺前筑屋,俯瞰寺前清流,有庄子和惠子在濠水上辩论鱼乐的意趣,遂给自己取了个“戏渔翁”的雅号。
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刘次庄在《敷浅原见桃花》一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就是如此,无论生活有多苦涩,我们始终热爱着,唯有美和爱,才是前行的动力。
刘次庄的《敷浅原见桃花》是一首即景之作,“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诗的前两句交代时令,描绘出一幅落红无数桃花逐水的美丽画卷,抒发了惜春爱花之情。
刘次庄此诗中的“桃花雨”化用李贺的“桃花乱落如红雨”,喻落英缤纷,和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的伤感不同,刘次庄诗中的落花即便零落入泥,也芬芳四溢,鲜美如初,令人陶醉。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后两句承前,落花无意,燕子有情,纵有悲戚,可在这两句中却也得到有力的翻转,惊喜和庆幸之情溢于言表。
桃花流水窅然去,虽然令人向往,可终究是春去也,零落成泥碾作尘,虽有余香,终究是归于尘土,但多情的紫燕拾回落花,筑入燕巢,彼此相伴,也算有了归宿,这落花是多么幸运!
这是一首构思新颖的小诗,诗人独出心裁,观察细致入微,四句四景,清新明媚,抒发了诗人恬淡怡然的生活情趣,读来令人心生美好。
后记:
有一个成语叫“自得其乐”,意思就是要给自己找乐子,自己排解心中的愁闷,向阳而生,因为烦恼和忧愁只会徒添压抑和沉重,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既然如此,何不开心一些呢。
著名文学家汪曾祺一生饱受磨难,可他始终不曾有过颓废,流淌在笔端的,总是满满的岁月静好,他说,生活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他!《敷浅原见桃花》的作者刘次庄也有这般平和的心态。
你看,他虽处贬谪之地,虽是暮春时节的落花风雨,可在他的眼中,这细雨、落花、流水,以及梁上呢喃的双燕,一切皆是那么的美好,一句一景,清新明丽,没有伤春惜时的悲戚,只有满心欢喜。
春末夏初,山寺中刚刚绽放的桃花让正愁“人间四月芳菲尽”的白居易豁然开朗,人间草木深,总有生生不息的希望永远延续,苏轼说,我心安处既是故乡,心态平和很重要,坚持和热爱同样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