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了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它距今己2500多年了。《诗经》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列儒家“五经”之首,相传是孔子编订成书的,它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璀璨夺目的宝石,彰显了我国文化自信的底气。
尽管古希腊《荷马史诗》要比我们诗经早,但《荷马史诗》主要以叙事诗为主,而且大多反映人与神的交流与较量,它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其次 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而《诗经》正如孔子所云:《诗》言志,思无邪。《诗经》所选,大多重在抒情,更关注的是人,更真实,更反映生活,接近地气,也就更有独具魅力的艺术价值和持久不衰的生命力。
《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记录了我国古代先民生产、生活、爱情、祭祀等社会实际,关注上古时代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了东方古典美,雅致、纤细、深沉、内敛,更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朴素思想,更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和君子之交的谦诚的胸怀。
《周南•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冠于诗三百之首,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位置,可见其影响力之深远。通常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描写的是一位青年对女子一见倾心,却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渴望得到女子芳心的心理感受,描写细致,抒情真切,读起来一咏三叹,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朴实的情感与美丽如画的场景完美融合,堪称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
《关雎》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鸠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同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劳动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却又有度的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关雎》折射出了温馨宁静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就是纯真的男女之爱,这里没有战争,没有你争我夺,没有荷马史诗中特洛伊木马屠城那种血腥与尔虞我诈,也没有为了征服海伦那样的不择手段!
《关雎》彰显了意境美。读诗要驾驭我们的想象,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读罢这首诗,你是否在脑海里浮现出一一弯弯的小河,潺潺的流水,蓝蓝的天空,还飘着一丝白云,在那长满了翠绿的荇菜的河中沙洲上,有一位也许穿着洁白的纱裙的姑娘,她高挑,文静,娴雅,可谓是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还有一头乌黑的秀发,她在采着嫩绿的荇菜,她在劳动,她衣袂飞扬,长发飘飘,眼睛像黑色的宝石一样闪亮,这样的年少女子,怎能不让爱慕她己久的小伙子心动呢?再看水中的雎鸠鸟,一雄一雌形影不离,关关关地唱和着,又怎能不使青年男女春心荡漾, 为爱痴狂,以至于神魂颠倒呀。
《关雎》折射出了含蓄美。内容丰富强烈,但却不直接表白,唯其合蓄内敛,反而更加真切感人。这首诗写纯真的爱情,是最美好的人间情感,它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与爱的情感基础上,这里没有勉强,没有强迫与暴行,有的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既然你爱慕人家,朝思暮想,辗转反侧地去追求人家,这位上古小伙子挖空心思,并勇敢地付诸于行动,于是用琴瑟和鸣,钟鼓韶乐的美好方式来结交讨好这位上古淑女,这里面处处体现了我国上古尊重妇女的美德,处处以宁静和平的方式赢得佳人的芳心。一
《关雎》还折射出了遗憾美。这是我们传统的审美观之一,那些才子佳人大团圆式的作品反而不美,事事胜意,心想事成了,你想,人还需要追求,还需要奋斗吗?没有了追求与奋斗,没有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的人生还有意义吗?《关雎》这首诗中的男主人公,勇敢地追求这位姑娘,却是事与愿违,求之不得,但是,他没有就此放弃,没有因被拒绝而退缩,他躺在床上朝思暮想,绞尽了脑汁,终于想出了好办法,才会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假若没有被拒绝的遗憾,他怎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和情感的升华。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我想,这对上古的青年男女一定会走到一起的,也唯其经过被拒绝的考验,“他”也一定会对“她”愈加珍惜,呵护备至了。
《关睢》还体现了一种动态美,富有生机活力,如左右流之,左右芼之等,当然了,雎鸠鸟在水中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时间流的长河里,尽情展现生命的精彩。
当然,我对初二学生讲不了这么多,这么深,只要求能准确无误的背诵,默写,大体理解意思就够了。
一曲《关雎》,卓立于《诗经》之首,流传了近三千年,足以体现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当我们再次诵读“关关雎鸠……”时,又怎能不为之倾倒,叹为观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