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卓《悬崖边的树》原文及赏析

格命草诗评

曾卓《悬崖边的树》原文及赏析

原文

悬崖边的树

文/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1970年

 

曾卓《悬崖边的树》原文及赏析

赏析

今天分享的是前辈诗人曾卓先生的诗《悬崖边的树》,这首诗创作于1970年,从时间背景来看,这是特殊时期创作的诗,联想到当时的文化环境,生命前途极大的不确定性,让文人也有一种无所适从之感。诗中明确地说到树的孤独、寂寞和倔强,这是在借树以喻人。生命的形式仿佛不再由自我控制,而是受一股莫名的风影响着,可以选择随波逐流,也可以选择自由翱翔,而自由是需要以生命为代价的。这首诗,在简洁语言之下,暗藏深刻的联想和个人思想的抉择。下面,深入诗歌来探讨诗人真正所想表达的思想及情绪。

首先,从诗题“悬崖边的树”来看,暗含危机和挑战,外界的任何动乱都会对树的生存造成影响。而树长到悬崖边,也是受制于外力的影响,可以说命悬一线,容不得半点闪失,这就造成了一种生存的张力。树要生存,就必须有所对抗,根要扎得深,才不会被吹倒,丢失性命。诗歌时时刻刻在说树,却感觉句句都在说人。再看诗歌正文。

第一节,诗人很直接地说明,树长在悬崖边的原因,是受奇异的风的影响。很显然,这是在交代树的生存背景,不受自己控制,几乎完全由外界因素来决定。而且,树不是从小就长在悬崖边上的,而是从另一处直接被吹到悬崖边上的,这样的描写非常耐人寻味。这似乎注定了生命的一场悲剧在读者眼前发生。

第二节,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森林的喧哗和深谷小溪的歌唱,体现的是自由和生命的鲜活感。而悬崖边的树,孤独、寂寞又倔强,孤独和寂寞是因为与森林和小溪物理上被隔绝了。联系第一节所说,在悬崖边生长,并非是树的选择,这就更加深了树的孤独和寂寞,看似自由,仿佛有被无形的枷锁栓在悬崖边上。而说到倔强,这需要从第三节来谈。

第三节,“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这展现的是风的力量之大,树根本无法承受,只能任由风的摧残和击打,以至于身体弯曲变形,亦可延伸为肉体上的折磨,这一切有风的迹象可循。接着,诗人对树的遭遇有两种推测,一是跌进深谷,二是展翅飞翔。展示了生命的两种况味,也许身体是跌进了深谷,但是心却是在自由翱翔的。肉体可以被打击摧毁,但是精神和意志都是格外自由高尚。诗人最终就是在赞颂自由,书写生命内在的光辉形象。

这首诗语言孤立来看,没有多么出彩,但是结合时代背景和上下文联系来看,却是十分深刻有分量的。语言外壳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在那壳下暗藏人的生命体验和历险。往往平平无奇的外表之下隐藏的内在肌理最能触动人,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结构特点。从头到尾展现的是生命的过程,几个场景的简单描写,却看到了艰辛的一生。这就是诗人的功力,在读者的参与下,诗歌的内涵不断延展,生命力也突显出来。个人觉得,这是一首非常不错的诗。您觉得呢?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曾卓《悬崖边的树》原文及赏析

曾卓(1922年3月5日——2002年4月10日),原名曾庆冠,笔名柳江、马莱、阿文等。湖北武汉人。1936年加入武汉市民族解放先锋队。武汉沦陷前夕,流亡到重庆求学。1940年与友人组织诗垦地社,编辑出版《诗垦地丛刊》,同年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曾主编《大刚报》副刊《大江》,历任《长江日报》副社长、武汉话剧院编剧等,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名誉委员,中国新诗学会副会长。文学活动开始于1939年,主要作品有诗集《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散文集《痛苦与欢乐》《听笛人手记》文学评论集《在现有的基础上向前》,儿童小说《小鲁滨逊的一天》戏剧《同病相怜》《莫扎特》等。有三卷本《曾卓文集》。《老水手的歌》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听笛人手记》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2003年获国际华人诗会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相关问答FAQs:

Q: 曾卓在《悬崖边的树》的故事中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悬崖边的树》讲述了一位老人和他的孙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在这个小镇上,一棵孤独而坚韧的松柏树成为了他们心灵上的连接点。这部作品通过细腻地刻画人物形象、环境氛围以及主题思想,使读者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人性真谛。

Q: 曾卓如何塑造出老人的角色,让他成为小说中的核心人物?

A: 老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代表着一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他被描绘为一个智慧、善良且富有人生经验的人物。他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家庭十分珍视,并愿意为自己的亲人们付出一切努力。他还能够以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挑战,这种精神让他变得更加可敬和值得尊重。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老人的内心世界也逐渐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过去的追忆,以及对于未来的担忧和期望。

Q: 在这篇短篇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主角的内心想法?

A: 作者使用了多种手法来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想法。例如,当老人想到自己即将离开时,他会沉浸于往事的回忆里,而当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活跃起来时,他就会感到沮丧。当他听到孩子们的声音后,他又开始思考未来的事情并产生希望。这些细微的手法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了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从而加强了阅读的参与度。

Q: 这本书是否适合所有年龄段的读者?

A: 是的,《悬崖边的树》是一本适合不同年龄段读者的优秀文学作品。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品质,还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元素,可以引起年轻人和长辈的共同兴趣。它所涉及到的社会现实和道德伦理,也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能力和批判力,因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能从中获得启示和收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457645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