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观沧海》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这是曹操代表作之一,曹操在诗中以恢宏的笔法、豪迈的气势,向我们展示出了我国北方大海的壮阔景象!

曹操《观沧海》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注释:

沧海:指今渤海。

临:登上,到达。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秦皇岛昌黎西北,是当今渤海边一处观海胜地,因其余脉有柱状石碣石而著称。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高高矗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萧瑟:风吹树木的声音。

洪波:汹涌的波浪。

星汉:天河,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极了。

译文:

向东登上了碣石山,在这里能够观望苍茫的大海。

海水轻轻荡漾,远山和岛屿高高耸立。

树木在这里葱郁生长,无数野草丰富茂盛。

秋风阵阵萧瑟无比,汹涌的波浪涌起海面。

日月的运行,仿佛都是从大海中出发的;

银河那么灿烂,似乎也是出自大海。

真是幸运极了,我这就用歌声来抒发感情吧。

诗文赏析:

公元207年,曹操率军北征乌桓取得胜利,在回师途中经过碣石山时,远望沧海而作下了这首诗。

诗的起句平稳,诗人以平实的语言陈述事实,是写此诗的缘起。

后面,诗人重点描写“观沧海”的所见所感。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写的是诗人所见: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这些景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给人一种宏阔、辽远、壮观的印象。从“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诗人展开想象,寥寥几笔,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含日月的壮景,寓情于景,展示出了自己的壮阔胸襟。诗的最后两句并无实际意义,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表达形式。

整首诗,诗人以沧海的壮景为喻,抒写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和改革社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感染力极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458371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