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张的高考备考过程中,许多高三考生会感到学习压力较大,甚至出现心理疲劳的现象。心理疲劳是指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使大脑皮层受抑制而出现的心理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考生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升学压力。大多数高三考生都有强烈的升学欲望,希望能够考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高考具有很强的竞争性,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这使得考生内心产生不安、焦急与紧张,长期得不到有效调节就会诱发心理疲劳。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压力也会导致考生心理疲劳。家长通常对子女的学业要求严格,期望过高。他们对教师水平的评价也是以考生升学多少为标准,从而促使教师在有意或无意之中与家长一道对学生施加压力。一些教师为了提高自己所任学科的成绩,大量订购复习资料与练习,搞题海战术。学生只能靠拼脑力、体力来应付,每天除了吃、睡,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做练习、背资料上。当学生长期辛劳而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时,往往会因此失去学习兴趣与信心,陷入极度悲观、焦虑之中。
如何调节高考心理疲劳呢?以下是几种可行的方法:
明确奋斗目标,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和老师应该根据孩子学习的实际情况,帮助其明确个人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不断用目标激励考生。这可以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刻苦学习的意义和取得的进步,增强学习兴趣,恢复自信心,在愉快的情境中消除身心疲劳,学好各门课程。
加强考生的思想教育,正确对待社会舆论,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通过加强科学人生观教育,将个人理想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跳出自我设计的小圈子,培养考生对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正确对待升学、社会舆论、个人的成败、荣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改善营养,保证睡眠,开展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合理的饮食结构,确保考生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鼓励考生参加适量的文体活动,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
减少作业量,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适当控制作业量,侧重帮助学生理清书本知识体系,突出重点和难点,精心选题,做到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果,减轻学生身心负担。
培养良好的个性,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良好的班集体和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对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会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在复习阶段,教师更要关心班集体活动,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开展一些主题班会、生日晚会之类的活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拥有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心理去迎接高考的挑战。
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考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减轻压力。只有才能让他们在高考这场人生大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