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如何医治“高考”后遗症?

清代如何医治“高考”后遗症?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类似于今天的高考。在科举考试中,考生也会出现类似于现代高考后的心理压力和后遗症。在清代,名医们是如何医治这些“高考”后遗症的呢?

据清刘献廷《广阳杂记》记载,明朝末年,高邮县有一位名叫袁体庵的名医。一天,一位书生在乡试中中了举人,高兴至极发狂,整天大笑不止,前来求袁体庵医治。袁体庵写了一封信,递给新举人,让他回去路过镇江时,把这封信交给当地的何医生,让他再给看看,也许还有救。信中写道:“这位举人因高兴过度而发狂,所以心窍开张而不能闭合,这种病不是药物和针石所能治好的。我用危言让他害怕,并以死来吓唬他,使他的心情忧愁抑郁,这样心窍就会闭合。等他到镇江时,病就该痊愈了。”新举人看罢这封信,十分佩服地面朝北方拜了两拜,然后离去。

从范进到这位新科举人,治疗的办法不同,但效果一样,心病还需“心药”医,这就叫精神情志的调节,也是通常所说的心理疗法。在使用心理疗法上,历史上还有一例,也是中了举人后的病症。这次治疗的医家可不是一般人,他就是清代的名医叶桂——叶天士。

据清代青城子《志异续编》记载,某省督抚的儿子,刚满20岁,就高中举人,自然前来贺喜的人挤破了门。谁知,没几天,这公子哥乐极生悲,忽然双眼红肿,疼痛难忍,一天到晚喊叫不停。督抚便请来了大名鼎鼎的叶天士。叶天士诊看后说:“眼病倒没啥,很快就会好的。可怕的是,7天之内,你的脚心必定生疮,一旦疮毒发作就没法治了。”公子哥非常害怕,请问叶天士有何解救之法。叶天士说:“好吧,你就按我的法子试一试吧。”公子哥连连点头。叶天士接着说:“你平心静气地坐着,用自己的左手按摩右脚心360遍,再用右手按摩左脚心360遍,每天这样做7遍,等过了7天以后我再来看。”如是,7天后,又把叶天士请来。

古代名医们治好“高考”后遗症的故事,在今天看来还是挺有趣的。但高考后遗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考生从长期的备考高压解放出来以后,随即进入另一个心理压力高峰期,有心理专家称之为“后高考心理”。考生陷入心灵“真空”状态,一时之间无所适从,“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做什么”,精神呈现极度空虚的状态,生活一下失去了目标。

为了应对“高考后遗症”,考生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调整作息时间。考生可以调整下“晚睡早起”的备考作息,尽量保证睡眠充足,饮食规律,营养均衡。备考期的久坐和精神高度集中,需要适当活动身体来调整。

转移精力。漫长的备考期间,考生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学习、做题上,暂时放下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弹琴、看小说、画画等等。抓住这个夏天,考生们有充足的个人时间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这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节点,把之前对外的精力转移到自己身上,关注自己、提升自己,关注点的转移可以更好地减轻焦虑。

与家人、朋友共同减压。家长经历的高考时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他们对高考的重视程度很高,在陪孩子备考的过程中也并不轻松。有的考生可能会因为家长或者他人的一句普通的话刺激到,产生一些心理应激反应。家长考后需要注意孩子的情绪,要用考前同等关注程度对待孩子,适时与孩子沟通交流,缓解其心理压力。同时家长也需要同时减压,缓解自己的焦虑、紧张情绪,以免影响到孩子,可以选择一起出去散散心。

进行心理调节。以成长型思维来看待高考,不论成功与否,都是阶段性的,学会接纳它,并从中学习,拓展自己的能力,为未来更好的发展打基础。

“高考”后遗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清代如何医治“高考”后遗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461090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