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鼓励伤害到孩子时

当你的鼓励伤害到孩子时

鼓励是教育的重要方法,每个孩子在不断的鼓励中才能获得自信、勇气、上进心。鼓励运用得不恰当也能伤害孩子。如何正确地鼓励孩子,避免好心办坏事呢?

鼓励要基于共情和接纳。著名心理学家李松蔚讲过一个故事:他女儿刚学游泳时很怕水,总是游不好。教练在旁边不停地鼓励她:“不要害怕”,她反而越来越紧张。后面李松蔚悄悄对孩子说:“每人学游泳都要害怕100次,你已经害怕十几次了,再害怕80多次就能学会了。”女儿被逗乐了,也放松下来,克服了对水的恐惧,很快就学会了游泳。两个都是鼓励,差别在哪?教练的话实则是对孩子情绪的否认;而父亲接纳了孩子害怕的情绪,并让她明白害怕是正常的,反而更愿意试一试。只有当父母愿意站在孩子角度去体会他们面临的困难,共情他们当下的感受,接纳他们此刻的情绪,孩子才会在父母鼓励中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理解,并获得尝试、拼搏的勇气。

鼓励需要真诚和真实。孩子画了一幅画,兴奋地拿给家长看。A妈妈立刻开启疯狂点赞模式:“你画得太棒了,简直是未来的毕加索。”B妈妈则认真审视画:“我看到你这次使用了五种颜色,色彩斑斓,搭配得很漂亮。你这根柳条的曲线很柔和,水波也画出了层次感。”父母为鼓励而鼓励,泛泛使用话术,笼统地说好或棒,却无法指出具体好在哪里,会让孩子有一种被敷衍、不被重视的感觉,自然会屏蔽你说的话。谷爱凌第一次参加职业公开赛时,发挥失误重重摔了一跤,无比沮丧之时,母亲温柔地鼓励道:“你13岁就和那么多成年人比,我为你感到骄傲。”话很简单,但陈述的是事实,故而能很好地激发谷爱凌继续参赛的勇气。鼓励无需夸大其词,真诚和真实最有力量。

鼓励不可缺失松弛感。网上一名高三学生发了一篇帖子,说自己一模考试成绩不理想,非常难过,担心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妈妈知道后,没有激励她“加油”,抑或“你一定能考进理想的大学”,而是拍拍她的肩膀,安慰她:“考不上最好的没关系呀,上个一般的也可以,只要你健康快乐就好了。”很多父母在孩子失意时的鼓励,更像在强调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如此这般鼓励,犹如道德绑架,将千斤重担压于孩子肩上,反而让其陷入焦虑泥潭,寸步难行。唯有内心轻松的孩子,才有力量和信心去拼搏;也唯有松弛感满满的鼓励,才能为孩子前行充电、加油。

鼓励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当家长看到孩子努力尝试却屡屡失败时,请不要轻易下定义、贴标签,比如说:“你太笨了,一点都没遗传我的聪明才智。”这种负面评价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就是笨、没用。倒不如说:“这次没成功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来,一步步改进方法。我相信你只要不断努力,总会成功的。”当孩子犯错时,也不要指责、挖苦,而要引导孩子思考如何纠正错误、避免重蹈覆辙。

鼓励孩子是一门技术活,需要父母用心去学习和实践。只有把鼓励建立在理解、尊重、真诚、松弛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勇敢前行。

当你的鼓励伤害到孩子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461645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