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调整心情:答题得讲“技巧”
高考,这场牵动着万千家庭和学子命运的考试,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这场决定未来走向的较量中,不仅仅是知识的比拼,更是心态和技巧的博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调整心情,以及在答题时需要注意的一些技巧。
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焦虑和紧张是正常的。德国精神病学家Gebsattel曾说过,“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都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一定程度的焦虑其实是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警觉性和应对能力的。考生们不必过分担忧自己的焦虑情绪,关键是要学会调整和控制这种情绪。
如何调整和控制焦虑情绪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放松训练。通过身体肌肉群的交替紧张和放松,达到生理和心理的深层放松。具体做法可以是:从头到脚或从脚到头,让肌肉先紧张5秒钟,然后放松10至15秒,再紧张5秒,再放松10至15秒。
积极的自我暗示。用正确和肯定的词语来唤起积极情绪,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要用“冷静!细心!沉住气!”等词语暗示自己,而少用否定性词语,如“别紧张!别慌!可千万别出错!”等。
劳逸结合科学用脑。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让大脑在高考考试时间段处于兴奋状态。适当休息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精力、体力,重拾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对生命有一个愉快正确的认识。
在答题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技巧:
清楚题干要求。看清题干表述,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注意是否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
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在“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中,可以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注意读音正误辨别。特别是一些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对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
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时,要注意找准题目在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进行解答。
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只有我们才能在这场人生大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