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机丝虚月夜”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七》。在这句诗中,杜甫以昆明池为背景,借织女的机丝在虚无的月夜中毫无意义地编织,表达了战乱之后社会凋敝、民生艰难的景象。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深深忧虑。
要深入理解这句诗的内涵,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出处和背景。《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所作的一组感时咏史的诗篇。此时的唐朝已经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力大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作为一位深切关怀国家和人民命运的诗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战乱的控诉和对和平的向往。
“织女机丝虚月夜”,这里的“织女”指的是昆明池边的织女石像,它象征着勤劳和创造,但在月夜下,这纺织的动作变得毫无意义,既无人欣赏,也无人需要。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哀。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更传达出了诗人对乱离之世的深刻感慨。
杜甫在此运用了象征手法,以“织女”的无用功比喻战乱之下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这也是诗人对自己文学创作境遇的自嘲,他以笔墨书写人间疾苦,但又能改变什么呢?
当我们细品这句诗的时候,会发现它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个静态的画面,而是蕴含了时间的流动和情感的起伏。月夜的虚无、机丝的空织、石鲸的鳞甲在秋风中的颤动,这些细腻的描写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哀愁的世界,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织女机丝虚月夜”这一诗句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艺术手法,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了不朽的价值。它让我们在品味诗歌之美的也能体会到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的深情关怀。杜甫的这首《秋兴八首其七》不仅是对历史的沉思,也是对现实的批判,更是对未来寄予希望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