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的信息,卢道悦(1640-1726)是康熙九年(1670年)的进士,曾在河南偃师担任知县,并以施政有德而受到好评。他著有多部诗文集,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结合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测,《偶感再和时斋韵》可能是他在官场经历和个人遭遇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和个人心境的诗篇。
诗中提到的“偶感再和时斋韵”,暗示了诗人对于时代的反思与回应。通过对“磊落材”的惋惜和“沈埋清净地”的悲愤,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这种情感在金人入侵,二帝蒙尘的历史时刻显得尤为深刻。诗人或许在思考,自己的才华为何不能得到施展,为何要在如此动荡的时代中遭受心灵的煎熬。
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注意到诗中多次提及的“风”,它既可以象征时代的风云变幻,也可以代表个人命运的起伏不定。通过描述“鼓棹正中流,陡遇风威捩”的情景,卢道悦寓言式地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挣扎向前的决心。“明日风势回,迟速又更迭”,又反映出他对未来能否顺利的不确定和悲观情绪。
诗人对家人和亲朋的思念也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家本大江东,来自宣和岁”,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也透露出对过去安稳生活的向往。而“大儿鬻商船,得钱不称使”则展现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对子女的挂念和责任感。
《偶感再和时斋韵》这首诗不仅是卢道悦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他对时代悲剧的深刻体认和控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生活在动乱时期的知识分子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尽管我们无法准确知道这首诗的确切创作时间,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无疑是诗人长期观察和深思的结果,是他对“多久”这个问题的一种深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