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近期发展概述
鲁东大学近期的发展表现出了积极的趋势和显著的成果。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方面展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鲁东大学已经成为山东省属21所“双高”建设高校之一,并且在2021年获批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鲁东大学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学校积极承担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协同创新研究专项项目,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创新,助推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和高校改革发展协同双赢。学校还致力于成为区域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提供者,通过吸引、延揽、留住和培育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研发人员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等创新型人力资本,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科研能力与成果转化
鲁东大学在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大力倡导面向未来、跨专业、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建立自由探索和需求导向的科研引导机制,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科研选题。近年来,学校立项国家级科技项目105项,省部级项目208项,立项经费1.2亿元。发表并被SCI、EI收录的高水平论文922篇,出版专著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4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
服务地方发展
鲁东大学还积极服务地方发展,特别是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做出了贡献。学校与烟台市农科院共建烟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围绕田园综合体规划、土壤改良与修复等方面开展全链条式服务。学校还与巫山设立鲁东大学博士工作站,共建乡村振兴学院,推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废弃菌糠做有机肥还田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
鲁东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能力提升以及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关问答FAQs:
鲁东大学在哪些领域的学科建设上有明显进步?
鲁东大学学科建设的进展
鲁东大学在多个学科领域展现出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亮点:
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鲁东大学的工程学、化学和材料科学三个学科已经进入ESI全球前1%的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学科是鲁东大学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被确定为全省同类学科中唯一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
化学学科:2022年,鲁东大学的化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学科则连续4年稳定在全球前1%。
材料科学:2023年,鲁东大学的材料科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成为继工程学和化学学科之后第三个进入国际高水平行列的学科。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鲁东大学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
学科交叉融合:鲁东大学还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集成电路、海洋应用特色学科群建设,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主战场。
这些进展不仅体现了鲁东大学在学科建设上的努力和成就,也展示了其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鲁东大学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有哪些突出表现?
鲁东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突出表现
鲁东大学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展现出了一系列的亮点和成就。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再利用:鲁东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将农产品加工产生的废水和废渣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新材料——细菌纳米纤维素。这种材料不仅可以作为高新材料添加剂,还可以用于食品、面膜等医美原材料,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
校企合作与成果转化:鲁东大学与绿叶生命科学集团共建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和产业学院,旨在推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学科建设等多方面的合作,助力烟台医药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鲁东大学加强了高水平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学校还与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紧密合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增强协同创新能力。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与企业签约:鲁东大学与企业签订了多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议,涉及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中药桑黄栽培新技术及产品研发等领域,这些成果的转化有助于推动医养健康产业的发展。
服务社会工作的成效:鲁东大学通过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开展了大量的产学研活动,承担社会委托项目,实现了成果转化,到账科研经费显著增加。
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鲁东大学建立了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并组建了多领域、跨学科的青年科技人才团队,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优化:鲁东大学制定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加大了横向科研绩效奖励和收益比例,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参与服务社会工作的积极性。
这些成果表明,鲁东大学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不仅有着扎实的基础,而且在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鲁东大学对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鲁东大学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组建专家服务团:鲁东大学成立了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围绕“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整合资源、协同创新,将主题教育学习成效转化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动能。
开展田野调查:服务团广泛开展乡村振兴田野调查,针对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功能不健全、特色文化不凸显等现象提供点对点的系统帮扶和指导。
推进产教融合:服务团利用镇街村庄周边环境资源及特色,校政共建新时代美丽乡村,打造乡村振兴人文样板。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提升乡村振兴水平。
发挥智库服务优势:服务团围绕农文旅融合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村民普惠性教育培训、技术支持和创业指导等服务,提高农业技术骨干及基层干部培训服务覆盖面与质量。
技术推广与生态农业:鲁东大学食用菌团队联合企业在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开展大樱桃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地温,提前上市期,利用菌糠作为有机肥料,提高大樱桃品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服务团高质量完成多个乡村旅游规划策划方案和咨询报告,多个项目被地方政府采纳,有效带动乡村旅游项目产值增长。
人才培养与科技支持:鲁东大学通过与乡村农业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和科研师资队伍,为乡村、乡村农业企业及广大村民提供政策咨询、发展规划、成果推广、人才培训等精准化服务。
这些措施体现了鲁东大学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多方面努力,旨在通过教育、科研、技术推广等方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