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鹏课题组如何

俞大鹏课题组的研究进展

俞大鹏课题组在量子计算和量子纠错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他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利用微波简谐振子或玻色模式系统中的无穷维希尔伯特空间,实现量子信息的冗余编码与量子纠错。在超导量子线路系统中,基于玻色编码的量子纠错方案具有错误类型简单、错误探测方便、相干性能好、硬件更高效、反馈控制易实现等优点。

俞大鹏课题组如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研究团队通过开发高相干性能的量子系统,设计和实现低错误率的错误症状探测方法,以及改进和优化量子纠错技术等实验手段,最终在玻色模式中实现了基于离散变量的二项式编码的逻辑量子比特,并通过实时重复的量子纠错过程,延长了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相关结果首次超过该系统中不纠错情况下的最好值,也就是突破了盈亏平衡点。这是国际上首次通过主动的重复错误探测和纠错过程实现延长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超越盈亏平衡点,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俞大鹏课题组的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从含噪声量子时代开始步入纠错量子时代,为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量子纠错优势将推动可纠错的逻辑量子比特在量子通信、量子模拟、量子计量等方向的发展。

俞大鹏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还入选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一荣誉进一步证实了他们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突出贡献和国际领先地位。

相关问答FAQs:

俞大鹏课题组在量子纠错方面采用了哪些具体技术来提高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

俞大鹏课题组的量子纠错技术

俞大鹏课题组在量子纠错方面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技术,以提高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量子纠错的优越性,突破了盈亏平衡点,这是容错量子计算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离散变量编码

俞大鹏课题组展示了一种基于超导电路量子电动力学架构的量子纠错方法,其核心技术是将逻辑量子比特二项式编码在一个与辅助超导比特色散耦合的微波谐振腔的离散光子数态中。这种编码子空间与错误子空间严格正交,从而实现了硬件高效的离散变量编码,这在容错量子计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实时重复的量子纠错过程

通过开发高相干性能的量子系统,设计和实现低错误率的错误症状探测方法,以及改进和优化量子纠错技术等实验手段,俞大鹏课题组在玻色模式中实现了基于离散变量的二项式编码的逻辑量子比特,并通过实时重复的量子纠错过程,延长了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相关结果首次超过该系统中不纠错情况下的最好值,也就是突破了盈亏平衡点。

实验突破的影响

这项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不仅展示了量子纠错的优越性,还标志着从含噪声的量子时代步入纠错量子时代,为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量子纠错优势将推动可纠错的逻辑量子比特在量子通信、量子模拟、量子计量等方向的发展。

量子纠错对于量子计算机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量子纠错的重要性

量子纠错是量子计算机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旨在保护量子信息免受环境噪声和其他错误源的干扰,确保量子计算机能够准确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在传统计算机中,错误纠正通常通过检查数据中的错误并纠正它们来实现。在量子计算机中,由于量子态的脆弱性,这种纠错方法并不适用。量子纠错成为量子计算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挑战。

量子纠错的基本原理

量子纠错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多个量子比特之间的纠缠关系,通过测量和编码来检测和纠正错误。在量子纠错中,通常使用多个量子比特来表示一个信息比特,称为编码比特。编码比特与原始信息比特之间存在纠缠关系,这种纠缠关系可以确保在发生错误时,编码比特能够检测到错误并对其进行纠正。

量子纠错的实际应用

近期,微软和Quantinuum宣布他们构建出一个具备前所未有的精确度的量子系统,仅从30个物理量子比特中就产生4个逻辑量子比特,比仅使用物理量子比特时的错误率降低了800倍,是有史以来最低的错误率。这一突破性的成就展示了量子纠错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为构建稳定可靠的量子计算机提供了有力支持。

结论

量子纠错对于量子计算机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实现量子计算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也是推动量子计算机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步骤。随着量子纠错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未来量子计算机有望在更多领域展现出超越传统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俞大鹏课题组的研究对量子通信和量子模拟领域有哪些潜在应用?

俞大鹏课题组的研究对量子通信和量子模拟领域的潜在应用

俞大鹏课题组的研究在量子通信和量子模拟领域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实现了实时重复的量子纠错技术,这一技术能够延长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并在国际上首次超越盈亏平衡点,展示了量子纠错优势。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标志着从含噪声量子时代开始步入纠错量子时代,为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量子纠错优势将推动可纠错的逻辑量子比特在量子通信、量子模拟、量子计量等方向的发展。

俞大鹏课题组在分布式量子模拟领域也取得了研究进展。他们在实验上首次使用分布式架构实现了环面码(Toric Code)模型并成功探测拓扑相位,展示了分布式架构在量子模拟领域的优势。这一工作代表了分布式量子模拟的实验研究先例,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俞大鹏课题组的研究不仅在量子纠错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而且在分布式量子模拟领域也有所创新,这些成果对于推动量子通信和量子模拟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488299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