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代会执委会主任的产生过程
教代会执委会主任的产生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代表选举:代表一般以系或内设部门为单位,由教职工直接选举产生。代表由教职工按在聘教职工总人数的一定比例直接选举产生,代表必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积极支持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委员会组成及委员候选人推荐:教代会执委会委员和分工会委员会委员由二级“双代会”采取候选人差额20%的办法选举产生。教代会执委会主任、分工会委员会主席由新一届教代会执委会和分工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采取等额选举产生。
选举委员会主任:教代会执委会主任、分工会委员会主席候选人应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熟悉教代会、工会有关业务知识,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德才兼备,在教职工中有较高威信,能正确代表和维护群众利益,热心为教职工服务。
大会筹备工作:二级“双代会”换届工作在本单位党组织领导下进行。各单位成立筹备工作小组,并认真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保证二级“双代会”的顺利召开。筹备工作小组由党、政、工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组成。
选举结果的公布:选举结束后,选举结果应当及时公布,确保透明度和公正性。
任期与连任:教代会执委会主任的任期一般为3年,可以连选连任。
以上流程确保了教代会执委会主任的产生过程既符合民主原则,又能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权威和能力来履行职责。
相关问答FAQs:
教代会执委会主任的选举是通过哪些方式产生的?
教代会执委会主任的选举通常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代表选举:代表一般以系或内设部门为单位,由教职工直接选举产生。代表由教职工按在聘教职工总人数的一定比例直接选举产生,具体比例根据学校规定而定。代表实行任期制,任期一般为3年,可以连选连任。
委员会组成及委员候选人推荐:教代会执委会委员和分工会委员会委员由二级“双代会”采取候选人差额20%的办法选举产生。教代会执委会主任、分工会委员会主席由新一届教代会执委会和分工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采取等额选举产生。以上选举均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
选举工作要求:各二级单位教代会依据相关条例以及校工会提供的模板参考,制定本单位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操作规程及选举办法。操作规程及选举办法经出席换届大会的教师(代表)表决通过后生效。新一届教代会执委会委员候选人建议名单经出席会议教师(代表)表决通过后成为正式候选人。采取无记名投票进行差额选举,候选人按差额1人的方式进行选举。
选举结果批复: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出的新一届教代会执委会委员名单报学校教代会执委会审批。学校教代会执委会经与二级单位党组织商议后,对选举结果给予批复,同时在新一届执委会中指定1名召集人,负责组织召开新一届执委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主席1人。指定召集人为主席候选人建议人选,在执委会一次会议上进行等额选举。新一届执委会一次会议选举结果情况报学校工会审批。
以上信息来源于多个高校的教代会换届选举通知,显示了教代会执委会主任选举的一般流程和要求。
教代会执委会主任的任期通常是多久?
教代会执委会主任的任期通常与教代会的任期相同。根据搜索到的信息,教代会一般每三年选举一次,因此执委会主任的任期也通常是三年。也有例外,例如某些学校的二级单位教代会任期可能是四年。如果有特殊情况导致教代会无法按期换届,延期时间不得超过一年。教代会执委会主任的任期长度可能因学校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但通常不会超过四年。
教代会执委会主任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被提名为候选人?
教代会执委会主任的提名条件通常包括以下几点:
政治素质:候选人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具有大局观念、创新意识、奉献精神和踏实作风。
业务能力:候选人应熟悉教代会业务知识,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组织活动能力,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的改革和建设,有较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能力。
职业道德:候选人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风正派,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群众关系:候选人应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参与教代会活动,在教职工中有较高威信。
任职资格:候选人年龄原则上符合能任满一届的本届“双代会”正式代表,且须为来校工作满一年的正式在编在岗(含学校人事代理人员)教职工。
其他条件: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还可能有其他特定的要求,例如某些学校可能要求候选人具有高级职称或者是专任教师。
这些条件确保了教代会执委会主任能够胜任其职务,有效地代表教职工的利益,推动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