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泽宇课题组如何

肖泽宇课题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由肖泽宇教授领导。该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可视化药物递送领域,致力于开发高灵敏度、高选择性、诊治同步的“可视化药物递送体系”,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转化医学研究。

肖泽宇课题组如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肖泽宇教授团队在Chem. Soc. Rev., Nature Comm. Angew. Chem., Nano Lett, ACS Nano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总引用达4500多次,其中单篇引用>1000次1篇、单篇引用>200次5篇、单篇引用>100次7篇,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其中研发的1种可视化药物载体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申请或授权国际专利2件、国内专利1件,参编英文专著3本。研究成果多次被美国著名专业网络杂志C&E News, Science Daily,等转载报道。曾获哈佛大学医学院授予的哈佛大学生命科学领域杰出研究工作奖,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授予的青年女性学者奖等。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等。

近期,肖泽宇课题组在Cell子刊Chem发表了题为:DNA-modularized construction of bivalent ligands precisely regulates receptor binding and activ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DNA模块化可编程的策略来构筑双价配体分子,实现在单脱氧核苷酸水平对受体识别及激活构象的精细调控。该策略借鉴DNA分子的可编程构筑方式,将两个配体分子分别修饰成可用于DNA固相合成的“类核苷酸”药效团模块,将天然脱氧核苷酸作为连接子模块,并利用DNA固相合成仪,自动化高效构筑双价配体分子的筛选库。通过编程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来精细调节连接子的长度,实现对两个药效团之间空间距离在0.33纳米尺度的调控;通过编程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排列来调节连接子的结构多样化,实现对药效团空间取向的精细调控,从而高效筛选获得对受体识别亲和力最高、激动效能最强的双价配体分子。该策略为双价配体分子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药物设计及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肖泽宇课题组还在Biomaterials期刊发表了题为:DNA-assembled visible nanodandelions with explosive hydrogen-bond breakage achieving uniform intra-tumor distribution (UITD)-guided photothermal therap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DNA自组装技术构建了一种类似蒲公英结构的可视化纳米药物,命名为DNA自组装纳米蒲公英。此纳米蒲公英利用DNA双链中氢键的爆破式热解离特性,使光热试剂在肿瘤内由大粒径解离为小粒径,并可视化地监控其在肿瘤组织内时空均匀分散的过程,显著提高了光热治疗的疗效。

肖泽宇课题组在可视化药物递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临床转化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相关问答FAQs:

肖泽宇课题组在可视化药物递送领域有哪些具体的研究进展?

肖泽宇课题组在可视化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进展

肖泽宇课题组在可视化药物递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他们综合运用化学、生物学、分子影像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和方法,开发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诊治同步的“可视化药物递送体系”,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转化医学研究。

研究进展

  1. 活体光学影像的可视化递送体系:该体系用于术中诊断和清除残余微小肿瘤、逆转靶向药物耐药。
  2. 核医学影像的可视化递送体系:用于肿瘤早期诊断、靶向用药指导及疗效评估。
  3. 口服裸眼可视化递送体系:用于结肠部位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科研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多模块可编程纳米药物的活体动态可视化研究(2020.11 ~ 2025.10)。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基础临床协同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分子影像与药物递送(2018.11 ~ 2023.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拉曼纳米探针用于活性氧异常疾病的医学分析研究(2019.01 ~ 2022.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核酸识体纳米药物在组织脏器的三维精准分布及靶向识别(2017.01 ~ 2020.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DNA自主装纳米诊疗系统:构建及术中成像介导下前列腺癌细胞清除的问题研究(2015.01 ~ 2018.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SP-A核酸适体拉曼纳米探针用于胎肺发育及异常的产前诊断研究(2018.01 ~ 2018.12)。

肖泽宇课题组研发的1种可视化药物载体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申请或授权了国际专利2件、国内专利1件,参编了英文专著3本。研究成果多次被美国著名专业网络杂志C&ENews, Science Daily等转载报道。

肖泽宇教授的研究团队在药物递送系统中使用DNA模块化策略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肖泽宇教授的研究团队在药物递送系统中使用DNA模块化策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确调控药效团之间的空间距离:通过编程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可以精细调节连接子的长度,实现对两个药效团之间空间距离在0.33纳米尺度的调控。

  2. 实现药效团空间取向的精细调控:通过编程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排列,可以调节连接子的结构多样化,实现对药效团空间取向的精细调控。

  3. 高效筛选获得对受体识别亲和力最高、激动效能最强的双价配体分子:该策略为双价配体分子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药物设计及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 协同调节实现对特定受体亚型的识别及激动选择性:通过构建“正构-变构”双价配体分子,可以实现对特定受体亚型的识别及激动选择性,降低副作用。

  5. 自动化高效构筑双价配体分子的筛选库:利用德国POLYGEN核酸合成仪,可以自动化高效构筑双价配体分子的筛选库,提高研究效率。

这些优势使得DNA模块化策略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为新药的开发和现有药物的改进提供新的途径。

肖泽宇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临床上有哪些潜在的应用价值?

肖泽宇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肖泽宇课题组在纳米医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临床上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DNA自组装纳米蒲公英的研究

肖泽宇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名为DNA自组装纳米蒲公英的新型纳米药物,这种药物能够在肿瘤内由大粒径解离为小粒径,并可视化地监控其在肿瘤组织内时空均匀分散的过程,显著提高了光热治疗的疗效。这一发现有望改善肿瘤光热疗法的效果,减少因药物不均匀分布导致的治疗失败。

拉曼影像用于术中诊疗残余微小肿瘤的研究

该课题组还开发了基于缝隙增强拉曼探针的诊疗一体化系统,能够在术中高特异、高灵敏地检测残余微小肿瘤细胞,并通过光热治疗作用清除这些细胞,从而避免术后肿瘤的复发。这项技术对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减少复发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DNA模块化可编程策略的研究

肖泽宇课题组与张健课题组合作,开发了DNA模块化可编程的策略来构筑双价配体分子,实现对受体识别及激活构象的精细调控。这种策略为双价配体分子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药物设计及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科学上具有创新性,而且在临床上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有望为肿瘤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这些成果有望转化为实际的治疗手段,造福广大患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489793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