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简称首经贸)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并拥有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属重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位于北京,现任党委书记王文举、校长吴卫星。校训为“崇德尚能,经世济民”。

如何评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经贸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北京劳动干部学校和北京实验工人技术学校。北京实验工人技术学校是由第二机械工业部沈阳211技校迁至北京并改名成立的。1958年10月,经劳动部批准两校合并成立北京劳动学院,二机部在学院设机械制造系和热能动力系;劳动部在学院设劳动经济系和劳动保护系。1959年9月起,连续两年在北京、上海、天津和部分省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共计420名,称为大学部;将原北京实验工人技术学校改为中学部,学制三年。1961年,国家调整高等教育事业,决定停办北京劳动学院,停止招生。将机械制造系和热能动力系的学生调整到北京机械学院,劳动经济系、劳动保护系和中学部学生继续学习到毕业为止。1963年2月,国务院批准以北京劳动学院为基础成立北京工程经济学院。6月7日,国务院批准将北京工程经济学院改名为北京经济学院。1970年7月,物资管理部决定撤销北京经济学院。经院教师、干部全部合并到物资部河南罗山“干校”。1972年冬,物资管理部与北京市协商,将原北京经济学院(包括原经院附属工厂)交由北京市管理。1973年1月15日,在河南“干校”的原经院教师、干部及家属迁回北京。11月,北京市决定以原北京经济学院、原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系、财政贸易系、计划统计系)和原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三个院校的专业教师和干部为基础,组建新的北京经济学院。

首经贸校本部位于丰台区花乡,以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红庙校区位于朝阳区红庙,以留学生和成人教育为主。60余年来,学校已发展为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并拥有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六大学科,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类大学。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相应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共设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劳动经济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信息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财政税务学院、法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华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经济管理学院、体育部、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教学单位。

首经贸劳动经济学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入选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获批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企业管理、会计学获批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政治经济学等7个学科获批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统计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会计学、金融学获批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政治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社会保障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财务会计、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获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经济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会计学院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走进管理的世界》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学校获评 “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首经贸校本部位于丰台区花乡,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丰台园内,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红庙校区位于朝阳区红庙,地处中央商务区(CBD),以留学生和成人教育为主。校园占地总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6.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0余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2600多种。

本科教育设有35个专业,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下设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30个硕士点(含MBA专业 、法律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设有经济学院、劳动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城市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信息学院、人文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财政税务学院、法学院、华侨学院、外语系、体育教学部、对外文化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硕士管理办公室等教学单位。

学校现有在籍学生21000余人, 其中本科生10000余人, 高职生400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留学生7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78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力量较强、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1625人,专职教师7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3.6%,其中教授、教研员等正高职专业技术人员12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职专业技术人员283人,讲师、助理研究员等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50人,助教、教员29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253人。

学校鼓励、支持并积极组织专家、学者投身首都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讨,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工作,为首都经济发展服务。学校承担了众多国家、各省部委和北京市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大批有较高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关问答FAQs: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历史发展有哪些重要阶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历史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1. 创立初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前身是北京经济学院和北京财贸学院。北京经济学院的前身为中央劳动干部学校,创建于1956年,后更名为北京劳动学院,再后来更名为北京经济学院。北京财贸学院则是在1958年成立的北京财贸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 合并重组:1994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北京经济学院与原北京财贸学院合并,成立“北京经贸大学”(筹),并组建了学校的领导班子。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组建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 发展壮大:自成立以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不断发展壮大,1996年与原北京外国语学院合并,2000年与原北京材料学院和北京计算机学院合并,更名为现在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4. 现代发展:进入21世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并拥有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类大学。

以上就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主要历史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见证了学校的成长和进步,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已与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建立了合作交流和友好往来关系。学校的劳动经济、工商、会计、华侨等学院都开设了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学校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留学生攻读学士、硕士、博士课程或进修汉语。学校与澳大利亚开办的合作培养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会计学硕士和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项目,首次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将学位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融为一体。近年,学校每年推荐优秀毕业生赴英国、瑞典、法国学习或攻读硕士学位;每年派出多批教师、研究人员赴国外进修、攻读学位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校每年聘请近30多名国外教授、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讲授专业课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例如2023年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吸引了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30余名青年学者通过网络平台云端参会。

在科研成果方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也有所突破。例如,学校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隆重举行科研成果发布会,发布了“ESG研究系列成果”,显示了学校在服务国家和首都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深度、广度和能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成就体现在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多元化的留学生教育项目、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以及科研成果的产出等多个方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优势专业和特色学科是什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优势专业和特色学科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根据最新的信息,该校拥有25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等4个专业获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统计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等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在学科建设方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及相应的博士后科研流动所,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领域)。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获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获得北京市与中央高校共建一流学科项目支持,应用经济学下属二级学科劳动经济学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入选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近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还新增了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三个招生专业,这些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的交叉复合型人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493469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