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元璋——一个和尚到皇帝的坎坷艰辛历程
以严厉反贪和残酷杀戮著称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怎样的人?
我也不是他的身边人,无从得知他的真实性格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据史书记载,他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
幼年时他是一个放牛的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会一直放牛,而他的儿子又会给那些地主家的儿子放牛,就这么长此以往的循环下去。
但是生活不可能总那样平淡,风波还是起了的。家人们因为饥荒轮流去世,后来他去做了和尚,不停地讨饭,当然也没有谁会给他好脸色看,那些人都不知道,这个人后来成了万人之上的“真龙天子”。
《明朝那些事》记载:他已经从一个只能无助地看着父母死去的孩童,一个被人欺负后只能躲在柴堆里小声哭的杂役,变成了能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战士,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这是朱元璋。他的坎坷历程,也正注定了他的性格。
我们先来想想朱元璋他有什么资格成为皇帝?
最最明显的一点,莫过于他军事领域上的天才。他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从未涉足过军事,却有那个天赋。他犯下过许多可以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但他在一大群人各种各样的建议之下,可以做出最正确,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判断。这就是显示他军事天才的地方。
例如他和陈友谅的龙湾之战。打仗的时候,有的谋士说要攻太平,而有的谋士说,应该立马与陈友谅决战。众说纷坛间,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选择的地方是龙湾。他可以非常敏锐地洞察自己与敌人的优缺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个道理没有人会比朱元璋更懂了。龙湾是一大片开阔地,朱元璋自己的军队可以利用当地的石灰山做屏障,突袭陈友谅的军队,使长于水战的陈军失其所恃。朱元璋非常懂得利用人,谍中谍——康茂才正是这场战斗获胜的关键。康茂才原本是陈友谅安插在朱元璋部队里的间谍。但朱元璋反倒一手将康茂才变成了他安插在陈友谅之间的间谍。
又要回到刚刚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陈友谅生性多疑,骄傲过人,很容易把尾巴翘到天上去,朱元璋恰恰就利用了他的这一弱点,也同时利用了陈友谅对康茂才的信任,他轻而易举将陈友谅打的落花流水。
知道了他的辉煌,那我们就得再了解一下这辉煌的背后是怎样的阴暗。
一个人不可能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光芒,背后的阴暗是正常人没有办法想象的,而我们的朱元璋同志幼年时的经历也非常令人震撼。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朱元璋幼年遇到灾荒,父母兄弟全部死于饥荒之中,只留下朱元璋一孤家寡人。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只有17岁,而如果在现在他应该只是一个忙着读书的高中生,不应该承受这个世界最阴暗的一面,也不应该去想着如何放下尊严去生活,只是应该坐在桌子前好好读书,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满满一黑板的板书,与同学笑笑闹闹,度过美好的青春。
17岁的朱元璋,他是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勤勤恳恳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却死后入土为安都做不到,而地主可以十指不沾阳春水,却依然衣食无忧。是的,这就是旧社会的残酷,人的出身决定一切,想要改变是多么的艰难,这就是皇权社会,一个残酷的社会,但这个社会又是那么的吸引人,有的人拥有大把大把的权利,有着至高无上的荣光,有着几辈子都挥霍不完的金银财宝;而有的人,只是孤家寡人,油灯佛烛,衣衫破烂,居无定所,忍饥挨饿。
朱元璋经历了怎样坎坷的心路,我们无从得知。我们唯一可以知道的是,他承受着这个年龄段不该承受的一切,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但他没有放弃思考,没有破罐子破摔地堕落下去,他在痛苦里觉悟,在绝望中思考,这为他将来权势滔天埋下了伏笔。
正是这种在逆境中思考,不放弃的精神,才是朱元璋统治成功的关键。
叽叽呱呱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谈谈朱元璋荣耀的最后。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勤勉的人,也懂得为百姓着想。很多事他都亲力亲为,兢兢业业,毫不松懈。他自己是从贫苦百姓走过来的,对百姓们当然也就更加重视,更加体恤,不会肆无忌惮地享受权利和金钱,懂得去体谅百姓,给百姓更多的福利,做一个明君。他非常痛恨那些官员,官员的俸禄都非常少。
皇帝们也都想自己休息休息,整天对着高高的奏折批来批去,谁不想把这些扔给别人呢?但我们的朱元璋同志是一个劳模典范,他不愿意让大权落到别的官的手里,怕他们从中作梗,祸害百姓。当然,也很有可能是怕他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皇权又落入别人手里。不管怎么说,他是一个非常勤勉的皇帝,为民造福,而不惜自己多多劳作,在这一点上他确实是一个好的皇帝。
对于朱元璋这个人,褒贬不一。他确实做错了很多事,但是他也为百姓造了福。他幼年时的经历也许造成了他的心理扭曲,这一点我们也只能深感遗憾。不管怎样,朱元璋传奇的一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后人学习,也值得后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