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闻传播 哪个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是媒体与传播学院,简称SMC。该学院成立于2017年12月,是一所以新闻传播学为主体,结合新媒体传播与管理的综合性学院。学院下设新闻与传播系、电影电视系、文化产业管理系,并提供传播学、广播影视编导、文化产业管理等本科专业,以及新闻传播学、新媒体传播与管理等研究生专业.
媒体与传播学院秉承“文理渗透、手脑并重、传播中国、设计未来”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新闻传播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学院不仅重视理论教学,还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与多家主流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学院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学习平台.
相关问答FAQs:
上海交通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有哪些特色?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色
上海交通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拥有以下几个显著特色:
学科排名与声誉: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新闻传播学位列全国第三(TOP5%),显示了其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学院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进入百强,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为A+,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学科特色与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学科以新媒体为特色,涵盖计算新闻学、传播学、大数据传播与应用、新媒体用户与效果、媒介经济与管理、舆情管理、、媒介融合等研究领域。文化产业管理研究方向则侧重于文化理论与政策、文化经济与管理、文化市场与营销、文化贸易与投资。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强调纪录片创作、剧情片创作、电视策划、新媒体艺术,并依托学院的研发优势参与数字电影创作生产。
教学与人才培养:学院秉持文理交叉的办学特色,重视国际化合作办学,推行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教学模式,并强调手脑并重的教学实践。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全媒体、复合型、专家型的新闻传播后备人才,致力于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
师资力量与研究机构: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包括多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学院设有多个研究机构,如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等,这些机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平台。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项目,与海外知名高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视野下的学习机会。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以其坚实的学科基础、前沿的研究领域、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和强大的师资团队,成为国内外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主要包括哪些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涵盖多个领域,主要包括:
新闻与传播:这个领域关注新媒体、计算新闻学、传播学、大数据、、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策划和组织能力,以及新闻与传播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电影电视:侧重于传媒艺术理论、传媒艺术创作(编剧、导演、摄影、表演)以及传媒制作技术(数字影像制作、数字音效制作等),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数字传播技能的专门人才。
文化产业管理:涉及文化经济学、文化政策学、文化管理学、文化市场营销等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广泛文化视野和现代管理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这些领域体现了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在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多元化和跨学科整合的特点。学院通过这些专业的设置,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的高端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在国际交流方面有哪些举措?
上海交通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在国际交流方面采取了多种举措,以提升学院的全球影响力和促进国际学术合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
国际传播工作交流会:学院举办了国际传播工作交流会,旨在增强学校国际传播意识、凝聚国际传播力量、优化国际传播工作机制,服务于提升学校的全球美誉度和影响力。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上海交通大学融媒体中心(国际传播分中心)”的授牌仪式,标志着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与学校各单位部处的合作,共同推动学校国际传播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国际新闻交流项目:学院与外交部新闻司等机构合作,邀请外国记者来访,开展现场交流活动,这有助于增进外国记者对中国及上海交通大学的理解,同时也为学院学生提供了与国际媒体交流的机会。
国际传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院与中国日报社签署了国际传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品牌传播、融媒体实践基地建设、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新媒体国际论坛:学院与国际传播学会(ICA)合作举办新媒体国际论坛,聚焦智能传播与真实世界等前沿议题,这为学院提供了一个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学院在国际传播学界的地位。
国际传播学会费雪导师奖:学院教授张国良获得了国际传播学会费雪导师奖,这是对他在学术、教学和指导学生方面的卓越贡献的认可,也反映了学院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通过这些举措,上海交通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在国际交流方面展现了积极的态度和成效,为学院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